5亿资产卖了58亿 国资转让神话是怎样诞生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15:17 新浪财经 | |||||||||
张魁兴 引起全球投资者广泛关注的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国有股转让问题,终于在1月23日尘埃落定。全球第一大啤酒巨头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以最高的报价竞走了雪津39.48%的国有股权。未来两年内,雪津的其他股东也将以同等条件、同等价格将剩余的60.52%的股权分两次出让给英博集团。这意味着,英博集团将以58.86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取得雪津100%的控股
净资产只有5亿多的雪津啤酒竟能转让出58.86亿元,“净”增长50多亿元,这确是“神话”!在看惯了国有资产被瓜分被贱卖的报道后,“雪津”的传奇故事,确实让人惊喜。那么“雪津”的传奇故事是如何上演的呢?我想弄清背后的故事有着特殊的意义。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有资产转让还是国有股转让,都应该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为实现增赢,不能为了转让而转让,更不能为赔本而转让。“雪津”通过福建产权交易中心科学组织,向境内外征集买受人,经过两轮的竞价,溢价率达到1000%。雪津啤酒有关方面负责人说,这次股权转让达到了博弈各方均为受益者这一初衷。然而,为转让而转让不惜流失国有资产的事例举不胜举。国有企业在改制工作中,低估低卖,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却让一部分人一夜之间成为大富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是有些人就没有让国有资产增值的心,自然就会低估低卖了。 行文至此,想到一个典型的“案例”。2001年11月,山西省沁水县国资局代表“三矿一站”与4家公司草签了合组“沁和煤业”的合作协议,仅值1250万元!然而“三矿一站”审计报告评估的总资产却为4.2亿元、净资产为1.2亿元。近5亿元的国有资产,一改制就缩水成1250万元! 2002年至2004年三年间“三矿一站”创造的税后净利润4亿元,通过改制被另外4家公司“分去”了3亿元!(2005年8月8日《中国青年报》) 同是改制,净资产只有5亿多的“雪津”能净增长50多亿元,而“三矿一站”近5亿元的国有资产却缩水为1250万元。这说明严格执行政策,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就能通过改制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的目的,如果为个人得利或尽快处理国有资产,为改制而改制,那国有资产不流失都不可能。“雪津”在转让过程中,充分考虑“雪津”的市场价值,从而实现了最理想的转让价值。而“三矿一站”纯粹是为改制而改制,根本就没有考虑国有资产的流失不流失。 由“雪津”国有股转让关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是否贱卖国有资产,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易宪容博士说“贱卖论”是“无稽之谈”。易宪容还指出所谓“贱卖”“贵卖”之争,问题的实质是金融改革的路线之争。我看不是改革路线之争,而是对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关注。持股价格很低,明摆着就是在贱卖国有资产。至于说“会改善公司治理,会带来技术支持,会与我们一起来共同面对未来的市场风险”,这都不是贱卖的“挡箭牌”。低价卖国有商业银行即使有赢家也不会是我们,低价卖想“双赢”有如痴人说梦,雪津高价转让还能使博弈各方都为受益者才是学习的榜样。 5亿“雪津”何以能卖58亿?这是政府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经济学家应该研究的课题。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但改革绝不能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挡箭牌”,给企业白送股份更不配称改革。国企MBO的再度解禁,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那是必然的。正如有评论所言,国人非常关注国企改革会不会再度上演明火执仗侵吞国资的“盛宴”。“雪津”“神话”能否成为国企改革学习的楷模,国人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