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背后的路径依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06:02 第一财经日报 | |||||||||
王佴 春节假期刚一结束,国家环保总局便连发两道“金牌”,先是通报近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并要求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维护公众知情权;次日,环保总局又开始全面排查新建化工项目,副局长潘岳称要全力消除环境隐患、推行规划环评、防止松花江事件重演。
早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央对地方经济调控方式的改变,严格执行环保程序,成为中央政府组合拳中较有力的一个套路。 但环保风暴也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在保持其坚硬力度的同时,能否更加常规化、程序化。 按照日本制度经济学学者青木昌彦的理论,转轨经济中存在历史的路径依赖。把这个理论放在屡屡刮起的环保风暴中来套,那就是环保工作虽然越来越重要,但中国的整个环保体系的运作流程和十几年前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举个例子,上个月,我去粤北山区采访北江污染一事,当地的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也向我讲述了他们的难处,作为山区县,经济落后,只能吸引一些被珠三角所淘汰的污染企业,于是,地方财政来自于这些污染企业所带来的收入,而地方环保人员的工资又全部由地方财政解决。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多方因素左右下,环保工作的艰巨重担,又只好落在官员自身道德建设上。 多年以前,我也曾以企业代表的身份参与过项目落地工作,因为投资上亿元,便有来自环保部门官员拿来材料让我们去填,我记得其中有一份材料叫做《当地居民对此项目的意见调查》,大概有一百多份,我们转手把这些问卷塞给了当地官员。为了吸引投资,官员自己就把问卷填了。 一句话,经济转轨期,需要更富智慧的制度设计。 (作者为本报华南分社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