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资源行业:逆流扩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4:18 和讯网-《财经》杂志

  面对全行业过剩的新格局,产业政策纷纷出台,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 本刊记者 李其谚/文

  2006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从河北省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唐钢)传来消息:截至2005年12月30日凌晨,唐钢实现增产目标,当年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

  无独有偶,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莱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下称济钢)、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沙钢)等,也相继宣布在2005年底完成“增产冲刺”,达到了1000万吨的目标。除此之外,马钢、济钢等尚未“达标”的企业,也纷纷提出了2006年预计产量要过千万吨的目标。

  “根据钢铁产业政策的精神,达到1000万吨,就意味着今后不会被人吞并。”虎杰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张寅表示,在这种导向下,2006年还有更多的钢铁公司将围绕着“1000万吨的目标”而奋斗。

  中国2005年新钢铁产业政策提出“限小扶大”,在业内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扩产之风刮遍大江南北。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透露,在河北,很多中小型的钢铁企业为了不至于被淘汰,都在拼命扩产。

  在这场“扩产风暴”中,2005年10月,5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在北京联合宣布的第四季度减产至少5%的目标,早已被人们遗忘。攀钢集团副总经理陈勇向记者坦言,大型钢铁企业担心,减产会重蹈九八年的覆辙,使小型民营企业趁机成长壮大。“很多大企业都表示,我们要拼,拼死一批企业。”他说。企业的扩产,为已然过剩的钢铁行业涂上了浓重的一笔,也为2006年的市场蒙上了阴影。

  全行业过剩

  2005岁末,在河北

石家庄市郊的一场关于钢铁市场形势的分析会,吸引了数倍于往年的人参加。从不同省份赶来的
钢铁业
内人士将诺大的会场填充得满满当当。

  与之前的预测一样,形势并不乐观。2005年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2006年这一困扰将进一步加剧。各界普遍认为,钢铁、电解铝等其他基础性行业将面临全面整合,但效果不容乐观。

  2005年终,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明确指出,中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汽车等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则潜伏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过剩行业目前利润普遍调低,甚至滑向全行业亏损的边缘,其中以钢铁行业最具代表性。

  十年间,中国的钢铁行业走过了从急速扩张到全面过剩的道路。在2005年12月中下旬的年终盘点中,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强调,中国必须控制钢铁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中国的钢铁生产能力到2005年年底达到4.7亿吨。由于产能过剩,2005年10月末,钢材价格已经下滑到2003年末的水平,且相当一部分钢材的价格已经跌破了成本。2005年,钢铁行业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而且还有在建产能7000万吨,拟建产能8000万吨。

  此次钢价下滑与2004年不同。2004年二季度初的钢铁价格下跌源于宏观调控,仅涉及建筑类钢材;2005年4月开始的钢价下跌则涉及所有钢铁品种,延续时间也更长。生产过剩不但表现在一般产品,也表现在高附加值产品。

  2005年,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的增长率已下降到近五年来的最低点。虎杰咨询认为,中国钢铁行业在2006年还将列为全球产量第一位置,但是也许令人遗憾的是增产不增收的尴尬一年。

  以钢铁、电解铝、水泥为代表的基础性产业的迅速扩张,是近年来

中国经济增长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这些行业的成本中,电和煤的成本占有很大比重。

  电解铝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受益于电解铝的出口退税政策和低廉的电价,行业利润一度丰厚,曾经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进入。但到2005年初,发改委的调研报告已认为,整个行业进入了亏损的“严冬期”;与此同时,其主要原料氧化铝的国际价格却一路攀升。

  发改委的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出口电解铝其实就是向国外出口电,加剧了中国的能源供应、运输的紧张局面。”他说。

  国务院副秘书长、原发改委主管价格的副主任张平在去年12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由于中国能源价格的低廉,“现在中国出口的商品,大都是初级加工品”——而中国的能源形势日趋严峻,“不能再继续卖资源性产品到国外去了。”

  “政策转型年”

  在这些被认为“过剩”的资源性行业,一系列的调整政策已在2005年陆续出台。

  2005年1月1日,中国取消电解铝出口退税,并征收5%的出口关税,电解铝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大部分电解铝企业压缩了出口数额,转而以来料加工贸易为主;8月22日,发改委又将氧化铝(含铝矿砂)和铁合金矿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行业的影响很大。”电解铝行业一位外资企业的负责人评论说。在限制电解铝出口的同时,由于原料——氧化铝的进口仍然由五矿、中铝垄断,氧化铝与电解铝价格两极分化,直接导致了许多小型电解铝企业的倒闭。

  在决策者看来,准入门槛过低、行业过于分散,是造成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近年,尽管宝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急速扩张,但是市场份额并不见增长;在电解铝行业,中铝的产能增长接近一倍,其市场份额不升反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雨后春笋般出台的产业政策成为了2005年令人瞩目的现象。中国政府希冀,借此可以对上一轮经济调整中放开的行业进行调整和约束。

  2005年7月所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最为严厉。除限制外商控股中国钢企,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新的炼钢厂、炼铁厂和钢铁联合企业;要求通过兼并、重组,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在此之前,煤炭行业也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确立的目标是:“从2005年起,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

  2005年9月已经批准的《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至今仍未正式公布,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与其他过剩行业一样,电解铝的产业政策同样会对于电解铝产业给予严格的准入限制。

  2005年12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据透露,发改委准备从2006年开始采取措施进行结构调整,以消化过剩产能;主要是限制新增产能力的盲目扩张,同时对现有落后的生产能力进行淘汰。

  “扶大限小是这些产业政策的核心。”一位业内资深观察家指出。

  “行业整合年”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的起步之年。对于钢铁、电解铝等过剩行业,则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也是水深火热的一年。

  消息人士透露,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草案稿,从2006年开始,行业的调控重点将是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加速淘汰落后工艺产品;30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和20吨以下的炼钢转炉和电炉,都被列入淘汰之列。

  “最关键的,还是推动企业集团化重组。争取形成两到三家3000万吨的钢铁企业。”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说。

  电解铝产业调整的思路也与之类似。在布局方面,电解铝将向水电和煤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逐步减少电力供应紧张、发电成本高昂的东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十一五”规划的草案中更明确提及,将在河南、山西等地扩建和新建平果、中州、晋北等氧化铝基地。

  煤炭业的改革思路,亦是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

  毋庸质疑,在行政主导之下的行业整合,是主管部门2006年力推的方向——问题是,没有企业甘心出局。在产业政策纷纷出台的同时,钢铁、铝等基础性行业的年产量都开始了向历史新高的冲刺。小企业不甘出局,纷纷扩产以达到产业政策的要求;大型企业更摩拳擦掌,希冀新一轮的扩张中有所斩获。唐钢、武钢、济南钢铁等多家钢铁企业相继发行了短期融资券,为进一步的扩张募集资金。

  在新一轮的调控中,发改委显示出了少有的强硬态度,不过分析人士仍对其效果提出质疑。参与早期钢铁产业政策制定工作的原冶金部顾问董贻正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出台钢铁方面的政策。但在他看来,这些政策的收效并不大。当时政策中要求不生产的一些钢材品种,到现在仍然在生产。

  对于发改委严格限制的外资钢铁控股,市场上更不乏质疑的声音。在一些资深分析师看来,钢铁行业对外资控股的限制,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屏蔽的”;发改委的审批只能暂缓外资企业进入的步伐,但随着外资的逐步渗透,产业政策的规定很可能变成一纸空文。

  更令人关注的,则是这些过剩行业里民营企业的命运,他们能否得到市场化处理和公平待遇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他们人多势众,但是产量相对较小,技术又参差不起,使得在行业重组中将处于普遍弱势地位。■

     策划:

    中国2006:反思之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4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