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发展的指导应该模式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0:04 东方早报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李丽纯

  2月7日,贵报“早报短评”栏目刊登了孙凤忠先生撰写的题为《发展思路模式化将致灾难性后果》(以下简称“孙文”)的文章,文中就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所发表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应该照搬欧美公司化模式,而应该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农协模式”的观点进行了点评。点评在肯定了我国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照搬欧美公司化模式的同时,还进一步强调指出:“问题的关键始终不在于对某一种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中国2.4亿多户农民已然为西方模式付出了巨大代价,难道还要再为东方模式做一番试验吗?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模式未必就能适用于中国”,“某些所谓的专家建议、发展规划反成农民不堪忍受之累”。显然,作者在这里对温铁军所提出的“东方模式”也同样提出了质疑,并由此认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少谈些模式,多做些实际工作。

  笔者认为,“孙文”的论述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失误,应当予以澄清。

  一是不照搬发展模式并不代表可以对发展模式视而不见。任何一种发展实践之所以能够被归结为发展模式,一般来说都有其成功之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但要想借鉴别人的模式,你连别人的模式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又何来借鉴一说呢?至于不照搬模式,那是属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问题,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但前提必须是我们能够及时地将别人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也就是发现模式。只有先发现了模式,才能进一步考虑对模式到底是搬还是不搬、是照搬还是改进后加以利用的问题,而对别人的成功模式视而不见,显然是一种草率行为。

  二是发展没有模式并不代表发展的指导没有模式。确实,在中国进行新农村建设,具体实践上的千差万别可想而知,我们不可能一刀切,但这种实践层面的多元性,与理论层面的指导性丝毫不相矛盾。理论界的学者们所探讨的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是在对实践进行抽象后得出的规律性总结,并且通常是以“某某模式”的形式来表现。所以,作为一种理论层面的指导,提出某种模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所谓的发展没有模式,更准确地讲应该是发展没有定式,即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发展没有定式,并没有否定对发展的指导模式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并不在于需要还是不需要模式来进行指导,而是在于我们能不能真正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来进行建设。如果是以农民群众为主体,那么我们理论界应该尽可能多地提出发展的模式建议,至于如何去选择模式、实践模式,则是属于农民自己的事情了,过多地干预确实有时会帮倒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发展模式的研究,不是没有必要,而是非常迫切;我们对模式的研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