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蛀虫 药价就不再虚高了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6:06 珠江晚报 | |||||||||
报载,国家药监局多名司局级高官因涉经济犯罪已经于春节前被刑拘,包括药品注册司司长、中国药学会秘书长曹文庄,药品注册司助理巡视员卢爱英,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原副所长王国荣等人,此外还有一些相关官员被采取司法强制措施。他们涉嫌在药品注册报批过程中受贿。(见昨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已经17次降价,但十分蹊跷的是,这么多次降价也没能减轻“
为什么一次次的“药品降价”成为一次次的闹剧?药品“变脸”为何如此容易?有关管理部门为什么控制不住? 据悉,正常情况下,一个新药从研发到审评通过需要至少五年时间,因为期间要做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临床实验。但近几年,市场上涌现出大量药品报批公司或机构,他们通过非法手段搞一个新药批文的速度有时竟然只需要一个星期即可,而批文的价格低则数百万元,高则上千万元(《中国经营报》)。因而可以说,药品17次降价之功都被化解于无形,医改之所以不成功,许多穷人之所以望药生畏有病只好拖着,药品注册司这帮蛀虫实是罪魁祸首,对这群腐败分子必须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还应将那些“变脸”药品尽快打回“原形”!要将那些通过阴暗手段获得的药品批号尽数取消,将其销售价格强行恢复至其“变脸”之前的水平。不仅如此,对可以查清的通过“变脸”手段所获的药品利润要予以没收,同时还要对这些企业进行巨额罚款,以儆效尤。此举,不但是缓解当前看病贵问题的必由之途,也是尽快整肃药品生产环境的必然选择。 之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