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国:手段现代化比指标现代化更重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5:35 红网 | |||||||||
我们具有用遥远的蓝图引发国人美好向往和奋斗激情的传统,现在仍是这样。据2月8日《新京报》报道,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2月7日发布。 报告描绘了未来50年里将要出现的种种美景:中国将是一个中等发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逾八十岁,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人们可以自由合理流动,最低月
这个社会现代化蓝图确实激动人心,但研究者却忘了告诉我们不应省略的中间环节——我们为什么必然会实现这个蓝图。虽然他们同时提出了“实施社会福利化战略,建设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等十条建议,但这类建议仍然只是个蓝图,因为他们没有告诉我用什么制度或机制来落实这些建议。更让人不懂的是,对于我国宪法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建立文明社会的重要“手段”,该报告只字未提!难道民主和法制不是社会现代化的指标?这就让我心里很不踏实:在目前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不公仍然存在,行政垄断、环境污染、官员腐败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遏制办法之前,究竟凭什么得出了这样乐观的结论?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蓝图是需要的,但采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蓝图,则比蓝图本身重要得多。也就是说,重视蓝图上的现代化,不如重视实现手段上的现代化,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手段”,即使有再好的蓝图,那也是个空中楼阁;反之,如果有了很好的“手段”,即使没有蓝图,真实的“蓝图”也会不请自来!让我们回顾一下:要说制定蓝图,改革开放以前是我们最热衷的时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要将世界上三分之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拯救出来”等等蓝图,曾经激动了多少人啊,可最后的结局呢? 具有蓝图意识没有错,但发展到蓝图情结就不好了。因为,制定一个切合实际、让人信任的蓝图,的确能起到激励人心的效果,但如果这个蓝图过于久远、宏大和美妙,并且不以令人信服的理由做支撑,就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比如有人对它一笑了之,根本起不到应有作用;如某些政府部门或行业因害怕实现不了既定目标,就会不考虑实现过程和“手段”的正当性、合法性,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加快这个进程,就会像“野蛮拆迁”那样让一部分人无偿地为另一部分人作出牺牲。过去,我们为此吃了太多苦头,必须引以为戒。 (作者:岳建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