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策有待强化国际视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 |||||||||
贺军 2005年中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从中国经济的特点来看,中国的全球化程度已经很深,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高。这种现实对决策层的战略思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挑战。
然而,从近年的一些经济政策制定来看,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基本上还是国内视野,缺乏国际视野。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位雇员,在退休之后,写了一本名为《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书。这本书讲了中央情报局如何贯彻国家意图,通过贷款把一个又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资源弄到手,或者把美国对其有战略企图的国家搞垮。如果目标国缺钱,美国就给钱;你要贷款3亿美元,我给你5亿美元。美国知道这些国家还不起,到时候就讨价还价,不得不出让资源控制权,如矿山、石油、运河控制权。中央情报局是在用经济手段,服务于更高的国家目标。 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说明,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外交也不是单纯的外交,经济手段背后有外交战略的需要,外交与经济常在互动之中。 对政策制定和执行都有深刻理解的国内金融学者夏斌,曾提出过很好的问题: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美国投行界、美国官方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希望中国开放得越快越好。但也要看到,美国另一些经济学家,如麦金农、斯蒂格利兹、蒙代尔,在汇率问题上的言论反而比中国国内学者还要保守。为什么?是他们不懂吗?他们的视野不够开阔吗?夏斌认为,在很多重大的经济政策问题上,要冷静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再比如,现在中国与他国经济关系中存在一些矛盾,如汇率问题、贸易问题等。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源和汇率问题是绕不开的,中国与有些国家的经济矛盾和摩擦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停留在国内视野上考虑国内政策,就会导致决策出现偏差。 还比如,现在讨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从国内目前的讨论层次看,更多的是体现在资源有效配置的国内政策层次。在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中,如果考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就要求国内在决策过程中,讨论问题的层次要更高,要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经济战略问题。 以汇率制度改革为例,国内已做出一系列动作。除此之外,还应将一定的精力放在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上,看看还有什么问题。不要把精力全部引导到汇率要不要改,改多少的问题上。在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上,中国管住了没有?有没有缺口被钻了空子?不要迫于现在的某些矛盾和压力,就希望通过加快资本项目下对外开放步伐来解决。没有系统的战略思考,没有大的想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策会容易被利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