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解放人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6:18 《理财》

  本刊记者 林伟

  2006年3月全国新一轮跳槽高峰期即将来临前夕,CCTV《社会记录》栏目先声夺人,2005年底就在新浪新闻网站首页发出“岁末寻人”的热帖。

  记者也知道,无论是寻人还是招聘,并无年初、年中、年末之分,对所有大中小各
类企业来说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毕竟,钱是要靠人来赚的。没有人,再波澜壮阔的财富宏图也永远不会有落地变现的机会。

  一番表白,大家可能立马想到这两年正流行的“忽悠”一词。不过,这里却并不是想忽悠大家,而是因为《社会记录》“岁末寻人”这个帖子不仅简洁明了,而且“通体”散发着一种有别常规的“味道”。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贴子本身。

  寻人启事。姓名“编导”;性别“男/女”;血型“热血”;基本体貌特征:1.对新鲜事有那么点敏感、执著劲儿,总会冒出些不同的想法。2.混迹电视或者纸媒两年以上,熟悉影像叙事或者文字功夫不赖。3.有纪录片拍摄经验者优先。4.牙好胃口好,身体倍儿棒,当然做人要厚道。同时要求,提供照片一张,验明正身简历一份,文字一篇。

  仔细嗅一嗅,这个帖子散发的“味道”是什么?

  插科打诨,

幽默诙谐,这只是一面。更重要的却是要翻过来看的那一面,即无数企业招聘中那年龄、学历的要求不见踪影,而能力、阅历、健康的要求在简约直白中显示出高难度,让人一看就知道央视又在找会“忽悠”人的人,而不是那“十年寒窗苦”下的一纸文凭。进一步证明,央视网站《社会记录》原版的求贤标准如是说:“如果你有社会学、中文、新闻、历史、电视专业背景,告诉我们一下,但这不是标准;如果你有文凭,复印一份给我们,这也同样不代表什么。”

  叙述一个寻人的真实个案,但仍不得不回到现实世界中。在现实职场中,我们绝大多数企业寻人的标准都是在找与年龄相配套的文凭,而不是在找自己真实需要的人。年龄和文凭的价值导向及其强劲市场需求,自然拉动催生出畸形的求职人群,相应地也就给无数真正人才套上能力释放的枷锁。

  因此,找人而不是找文凭,这应该是央视《社会记录》“岁末寻人”给我们所有企业

理财者的最大启示。毕竟,“解放”人才,真正得“解放”的却是企业自己。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