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重拾爆竹声中除旧岁年味 禁改限彩排上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 23:06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记者 沈嘉 吴庆才 在一个生肖轮回后,北京人重新找回了“爆竹声中除旧岁”的年味。 昼夜不绝的炮竹声令北京再现清代潘荣陛笔下的帝京盛景,正是“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
入夜,走在遍散爆竹余烬和纸骸的街头,昔日灯火通明的商场已提前闭店,间或一辆乘客稀寥的公交驰过,充耳皆是如同春雷的炮声,以及此起彼伏的汽车防盗警报嘶鸣。 除了市民,商家也钟情放炮。城南一家面馆的河南老板邓文新带着他的伙计们一下便放了一千多元钱(人民币)的爆竹,“除夕放炮是图个新年大发大利的好彩头,这炮响的时间长久些才算心诚。”邓文新说。 出租车司机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收工后打算去郊区买爆竹,因为和城里差价大。而且他认为今天北京街面的车比以前少,“估计是那些以前过年开车跑到郊区放炮的人今年就在家门口解决了。” 对于很多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而言,今年除夕之夜也许是他们第一次放鞭炮。从放改禁到禁改限,法律和民俗的博弈长达十二年,中间还夹杂着漫长的争论。 作为民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烟花爆竹一直与安全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一起起惨烈的爆竹伤人案之后,北京市政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禁止燃放烟花爆作。但此举遭到民俗保卫者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燃放鞭炮是传统民俗的重要部分,而民俗是民众的有序的有文化传统的生活规则,它应该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去年年末,北京改全面禁放为局部限放。作为“禁改限”后的第一个除夕,当局将其视为一次彩排。据知,目前有六十万箱烟花爆竹在北京市面流通,如果这些爆竹全部燃放,无异于打了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这也使得北京市的管理者格外小心翼翼。 从二十七日起,北京市政府即向一千余万市民发送的短信,除预祝“新春快乐,岁岁平安,阖家幸福”的内容外,还提请市民“注意节日安全,遵守《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据知,这是该市政府第一次以这种形式向市民恭贺新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