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世纪机会就在眼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7:12 新民周刊

  WTO保护期即将过去,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基金的培育,QFII的虎视眈眈,银行里14万亿的居民存款,良好的国民经济发展环境,清楚地告诉人们,世纪机会就在眼前。

  撰稿/黄复兴

  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史,是在制度的变更中扭步前行的。由于中国证券
市场与生俱来就夹带着一种与外来“基因”的不适应性和冲突,即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形成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经过制度的“卸装”后,在一个经济比较薄弱、制度比较缺失、文化比较落后、国力不够强大的国度里接生。

  为了避免这种从企业组织形式到企业制度和文化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嫁接产生的“基因”排斥,那种“病床前”的制度设计在中国证券市场显得十分普遍,制度的随意性曾给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伤害。不管是

股票的发行制度,还是对公司与市场的监管制度都曾因为制度因素使市场和投资者遭受过重大的创伤。市场和广大中小投资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发展的社会成本奠定了管理者制订制度的技巧。《公司法》和《证券法》两大法的颁布,规范了市场的监管行为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制度的颁布频率大大降低,对市场的干扰程度将明显下降,因制度因素造成的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将明显减少,制度对市场的影响峰度趋于收敛。

  悬挂在计划经济体系外的中国证券市场,始终是靠计划经济系统输入的特殊养分,在行政的呵护和干预下匍匐前进的,这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是极为必要的,但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远远超出呵护市场发展的需要,过分被宠的行政权力和缺乏对行政权力干预的制约条件下,这种权力便很快就转化为部门或个人利益的工具。

  不需担当责任的权利双肩挑的“三缺一”,使得行政权力在证券市场的寻租表现得淋漓尽致。过分集中的行政权力,不但是权力腐败的根源,也是末端证券市场难于迅速和健康发展的要害所在。

  但是,经过近5年的熊市煎熬和探索,今天中国证券市场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两法的完善,市场机构队伍快速发展,市场的力量迅速壮大,市场行为正在逐步取代行政权力,市场监管权力的下放,审批范围的缩小,两个交易所被推在监管的第一线,将为市场行为的正常运作让出空间。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一直是困扰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痼疾,内幕交易,大股东挪用、占用公司资金,个人凭借大股东的地位武断决策,造成上市公司的效益低下,利益向外转移,不少公司因此资不抵债,最终被迫退市,造成广大中小股东损失惨重。经过近5年的熊市,许多问题“指落事出”,针对过去不规范运作而产生的种种问题,管理层采取了从制度、体制到机制方面的多方位的措施,加强监管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入2006年,随着两法的颁布,公司运作将进一步规范,优胜劣汰将更加残酷。

  尽管从上到下都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作为证券市场的核心部分——产权主体的人格化问题,仍然没有因股改的解决而自然消失,改革解决的仅仅是国有股的流通权问题,并没有解决最为关键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过去的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源——产权人和受托人之间利益博弈问题依然存在。2006年即将开始推出的股权激励的制度设计,使得改革接近深水区,必将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来世纪初最为辉煌的发展时刻,近5年的熊市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了大幅上涨的扬升空间,WTO保护期即将过去,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基金的培育,QFII的虎视眈眈,银行里14万亿的居民存款,良好的国民经济发展环境,清楚地告诉人们,世纪机会就在眼前,现在的中国证券市场可能会成为未来20-30年之间投机投资均适宜,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或许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起伏会有波动,有时甚至是惨烈的,但它改变不了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向前发展的格局。或许它将成为这一代人最为难得的财富积累的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