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规范国企管理层收购 > 正文
 

管理层持股解禁可以倒逼国有企业市场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1:03 深圳商报

  从禁止到开闸,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的态度在九个月内发生了变化。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国资委没有解释。不过,近日召开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不仅证实了“国企管理层持股解禁”,还透露了实施的大致路径,即“先给信号—境外上市国企—境内上市公司—最后才是集团公司”。细读相关“解禁”文件,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改制的前提条件中,“市场化程度”是一个重要条件,换句
话说,达不到一定“市场化”程度的企业压根没资格参加改制。从这个角度看,实施管理层持股改革可能倒逼诸多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先看看前置条件。

  什么样的“管理层”能参加改制?文件规定,必须是“通过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竞聘上岗或对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管理层成员,可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本企业股权”。

  也就是说,组织部门直接任命,而非通过公开招聘等市场化方式产生的管理层,是无资格参与改制的。想改制,先得经过市场化的竞争方式进入管理层,从文件角度,市场化方式产生的国企管理层与组织部门直接任命的干部是有区别的。核心是:经营管理者的价值必须通过普遍遵循的市场经济方式予以确认。

  再看路径选择。

  先境外上市国企,再境内上市公司,最后才是集团公司的路径是一个信号。先给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司治理相对完善的企业“开绿灯”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隐含着一种认可,即它们相对更具备实施改制的条件。

  这样的设计怎么才能倒逼国企加快市场化进程呢?

  这里面有一个判断,即管理层是否会把增持企业股份当作一种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是个“老毛病”,治疗这个病的药方开过很多,其中一味是对管理层提供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持有企业股份为什么能对管理层产生激励作用?简单说,持有股份就是公司股东,经营得好,企业资产增值,就能给股东带来丰厚回报,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出资人的利益更加一致,会促使经营者使出吃奶的劲把企业经营好。

  可以想象,管理层对企业是最了解的,如果判断企业具有升值潜力,自己持有的股份将大大升值,当然就愿意持有公司的股份。反过来,如果不看好企业未来,管理层自然就不愿意持有公司股份,当然也就不会主动要求实施管理层持股的改革。

  所以,管理层持股改革实际上给有增值潜力的好企业提供了一种选择。只要经过充分谈判,管理层认为股份价格合适,并预计这些股份未来将给自己带来丰厚回报,自然就会选择购买股份,从而可能实现出资人和经营者双赢的理想局面。

  当越来越多国有企业管理层通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并通过持有公司的股份获得丰厚回报的时候,多年来国有企业“排排坐吃果果”的分配模式将被打破,那些市场化程度较低,没有改制资格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就会“眼红”,就可能创造条件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以便搭上管理层持股这趟奖励的班车。

  管理层持股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调动管理层的经营积极性,实现国有资产利益最大化才是目的。而这一手段所产生的市场化倒逼效应,也是保证国有资产增值的持续有效动力。

  作者:本报评论员 刘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