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卖是重回计划经济时代 不可能降低药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2:3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冯莲枝 在湖南省政协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衡阳市卫生局局长赵安民提出:"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完全有必要实现国家专卖,尤其是处方药,应该像控制烟草一样,由国家成立专门的专卖机构,再向各大医院进行统一配送。这样,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真正把药价降下来。"
建议者希望通过国家统一控制药品价格,避免药品价格混乱,其初衷之良善毋庸置疑。但是,我认为,"国家专卖"不仅难以降低药价,甚至可能导致乱象丛生。 要弄清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烟草专卖的情况。 1981年,国务院决定对烟草行业实行专营,成立了中国烟草总公司,1983年成立了国家烟草专卖局。199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烟草专卖法》,以立法形式将烟草专卖制度确立下来。目前,除国家烟草专卖局外,全国共有31个省级烟草专卖局,300多个地、市级烟草专卖局,1800多个县级烟草专卖局。专职专卖人员众多。 期间,有一个数据非常值得关注:1991年,当我国通过《烟草专卖法》的时候,全世界有71个国家实行专卖制度。但到2001年的时候,只有不到20个国家和地区在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大部分国家已经放弃或正在准备放弃烟草专卖制度。 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从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烟草专卖体制下,出现了主体分散、层层法人、利益多元、各自为政的乱局,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生产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猖獗。"国家专卖"的实质就是一种垄断,与WTO的基本精神和相关规则互相矛盾,其存在的合法性本身就不断遭到质疑。 在不少国家,"国家专卖"至少是名副其实的。但在中国,由于政企不分,且受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为垄断添上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形成了利益地方化的格局,使国家专卖制度的初衷遭到扭曲。烟草的"国家专卖"早就不再是实际意义上的"国家专卖",而是变成了"省市专卖"、"县区专卖"等区域性专卖。 在"专卖"中形成的利益集团,打着"国家专卖"的幌子,拒绝外地烟草产品,人为地排挤了竞争,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这种情况的存在,等于是人为地将市场割裂成为利益条块,此时的"国家专卖"实际上已经沦落为某些利益集团牟取私利的工具。 目前虽然药价虚高,但至少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市场因素还在努力地发挥其调节作用,问题出在管理不善等方面。假如实行"国家专卖",从生产、销售到管理等环节全部由国家控制,等于是消除竞争,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这不仅与WTO的精神和规则相违背,也与我国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相背离。 现在,全国正规制药厂达8000多家,平均每个县3家,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地下药品黑工厂、私家手工作坊及医院的制剂室或制药厂。假如实行"国家专卖",各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地的制药厂,肯定会"优先供应"本地药厂的药品。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结果必然是,药品的销售将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被相关的利益团体瓜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容易成为地方保护主义下的牺牲品。 而且,在地方保护主义之下,出于逐利的目的,地方药厂的建立也可能失控。 另外,药品"国家专卖",势必也要成立"药品专卖局"这样的机构,不仅人为地加大了药品流通的成本,由于药品的分配中掺杂了权力等因素,腐败必然乘虚而入,效率低下的问题必然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想把药价降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药价虚高是个问题,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能搞"国家专卖",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降低药价,也因为割裂了药品的正常流通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