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正视外汇转贷款中政府财政埋单现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0:17 金时网·金融时报

    张小军  魏维  曹晓飞

  外汇管理局芜湖市中心支局近日在对外汇转贷款进行的清理核实中了解到,该市一家债务单位(下称A企业)于1985年经中国东方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引进48台机器设备,由市某经济主管部门B单位为担保人,签订了一笔金额为33897.82万日元(约220万美元)的外汇转贷款。在随后的2年里,A企业在按期归还了65万美元的本息后,因种种原因无力继续偿付,并于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宣布破产,至此完全丧失了还款能力。转贷机构于1995年对A企业和担保人B单位向省高院进行了起诉,省高院在受理后,因双方分歧太大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事隔近10年,经地方政府、法院等多方调解,终于达成了由财政一次性出资500万元人民币清偿所有债务的共识。该起还款纠纷应该说是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但像这样由政府财政被动履约的情况还远不止这一起。据不完全统计,芜湖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因担保和转贷的原因,被省财政直接扣款的代垫资金已超过50万美元。诸如此类问题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当前转贷款在借、用、还等环节都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不良债务难以落实。受市场经济发展中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作为债务主体的举债单位完全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比如改制甚至破产等,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制初期,各级地方政府在企业宣告破产或改制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要求企业按照《破产法》的有关规定落实债务,致使部分转贷款债务始终处于悬空状态。

  二是财政被动履约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转贷款项目大多是外国政府或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央部委或金融机构的贷款,再由省有关部门以再次承贷、转贷、担保等形式落实到项目单位,这在转贷款订立之初,就埋下了地方政府财政或金融机构作为转贷机构将为今后逾期转贷款“埋单”的“种子”。这种以财政资金代为偿还外债转贷款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战略实施。

  三是债务主体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债务单位对转贷款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主观上对转贷款存在认识误区,再加上转贷款大多是长期债务,在借款期内存在各种风险因素,如果企业在利率、

汇率等方面防范风险的措施不到位,就会使得转贷款不仅没有成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缓解资金需求的“及时雨”,反而变成了“包袱”,债务越背越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四是债务长期拖欠现象严重。在转贷款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债务单位有效的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约束机制,使得企业过分地注重“借”和“用”,而忽略、淡化了“还”。有些企业主观上抱有拖欠的思想,认为借来的钱就归自己所有,偿债意识普遍不强。另外,在企业改制后,新企业对于其“前身”的遗留债务,主观上并没有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偿还,而是抱着老厂的债能拖多久是多久的思想,导致债务难以及时偿还。

  为有效解决外汇转贷款中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要构建转贷机构自主管理机制。鉴于目前转贷款管理体系中各管理部门相互脱节,转贷款项目重复登记、统计和审核的现象,建议针对不同的机构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转贷款管理体系。对于由政府财政部门转贷的项目,建议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加大财政部门对转贷款的监管力度,明确市级以上的财政部门作为转贷款的日常管理牵头部门,负责转贷款项目签订、管理和偿还审核;对于由金融机构转贷的项目,则由其上级机构自主管理。外汇管理部门作为转贷款的统计监测部门,可要求财政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定期报送转贷款的提款、偿还情况。既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解决了目前外汇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顽疾”,提高了转贷款统计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要建立转贷款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建立转贷款偿债准备金制度。在项目签订提款后,要求债务单位按照签约金额的一定比例,交纳具有保证金性质的偿债准备金,并通过设立偿债专户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达到约束债务单位,确保债务清偿的目的。

  三要提高债务单位风险防范意识。积极结合

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帮助债务单位抓住机遇,趋利避险。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对债务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如转外债为内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锁定风险等方式,减少债务成本,降低偿债风险。引导债务单位调整债务利率、汇率结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化解能力。

  四要成立转贷款

资产管理公司。政府财政部门作为转贷款的担保人或转贷人,应积极尝试成立转贷款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部门,主要负责管理与处置由政府部门承贷或担保的不良转贷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债务无法落实的“老大难”问题,采取集中转让设备、合作开发等途径盘活资产,用其转让收入或合作收益落实债务,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化解风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