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攀高别把公共福利落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舒圣祥/文 税收攀高只有与公共福利比翼齐飞,人们交税的热情才越大,国家税收增长的才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如果人们上缴的税收不能购买到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全球税负第二”的心理定位将磨蚀掉税收的公信和人们的热情。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宣布,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长20%。但据预测,2005年我国GDP 增长率为9.8%。在回答“两者增速为何相差这么大?”的记者提问时,谢旭人解释,从税收增长结构、GDP增长结构、价格、进出口、征管等方面分析,税收增速比GDP增速快,完全正常。 这是一个十足的“老新闻”,因为每次发布上年税收收入数字时,都会有同样的提问和同样的回答,俨然成了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从1998年税收突破1000亿元大关起,1999年突破10000亿元,2000年1.5万亿元,2003年2万亿元,2004年2.5万亿,直到突破3万亿———中国的税收班车平均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直领先GDP增长率很大的距离。于是,记者提问的问题是现成的,税务机关回答问题的稿子也是现成的。 不知道是记者朋友的记性太差,还是老百姓理解问题的能力太弱,税务机关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但却总要遭到公众的质疑。说句实话,税收收入年增长20%,不见得就非常高,如果是“该收的都收了,该减免的都减免了”的话。问题是,有很多该收的没有收到,比如暴利的房地产业,比如长袖善舞于避税逃税的富翁,比如挂着“非营利”牌子的暴利医院。如此情形下,税收收入却依然连年攀高,人们就不得不质疑是不是该减免的没有减免呢?比如800元的个税扣除标准沿用了25年,去年才刚刚升了点,1月18日《京华时报》又报道说,北京准备逐步对本来免税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等征税,让人颇有“多收了三五斗”的感慨。 即便如此,公众原本也可以不胡乱质疑的,因为税收本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就是说,今天交上去的税,明天就能换个方式回笼;而且,富人交的多回的少,穷人交的少回的多。在这个意义上,税收收入的增长可以与GDP增长不同步,但与公共福利的供给增长至少应该是同步的。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所看见的堪言与税收收入同步增长的,似乎只有公务员加薪的速度,政府办公大楼加高加豪华的速度,公车升级换代的速度,大吃大喝疯狂的速度,豆腐渣工程上马的速度和报废的速度……除此之外,揆诸现实,看病越来越贵了,公立医院不平价了;大学越来越废了,公立大学贵族化了;出门越来越贵了,收费公路中国最 多了;春运越来越废了,涨价成中国特色了…… 一切的公共财政浪费问题背后,都有一个“财政预算和支出软约束”;而一切的公共福利短缺问题背后,也都有一个“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纳税人上缴的税收,不该花的被肆意糟践了,该花的却捉襟见肘了,这是人们对税收收入攀高,不但不喜悦反而感到郁闷的根源。 税收攀高只有与公共福利比翼齐飞,人们交税的热情才越大,国家税收增长的才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如果人们上缴的税收不能购买到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全球税负第二”的心理定位将磨蚀掉税收的公信和人们的热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