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中国利用外资同比下降0.5% 告别外资崇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 09:08 经济观察报 | |||||||||
文钊/文 去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603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同比只下降了0.5%,但毕竟是近几年来的首次下降,尤其是2005年,中国仍处于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因此,分析各界人士对0.5%的解读,能看出一种复杂的心态。
放在许多年前,吸引外资下降会引起很大的担忧。但是这一次,很多人是持乐见其降的心态的。也是在2005年,不少学者开始探讨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到底正面作用更大,还是负面作用更大。换句话说,外资对于民族工业的溢出效应更大,还是挤出效应更大? 在很多学术讨论会上,这是一个争论激烈但却基本无解的问题。很多人坚持外资的大量存在,实际上挤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汽车等支柱产业的外资主导,甚至使原来已经有一些基础的自主研发能力也丧失殆尽。而另外一些学者则确信,外资带来了鲇鱼效应,中国国内企业正是在与外资的竞争中获得了成长空间,现在活得好的内资企业(不算国有垄断公司),毫无例外是在高度竞争产业中的。 实际上这种争论在2005年还被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比如说外资是否正在形成垄断?国家工商总局的一些研究者曾列出了外资具有垄断优势的十多个产业,而一些国内的跨国公司研究机构也对一些产业可能出现的外资跨国公司苗头表示担忧。中国经济安全论也因之而生。 在民间,这种争论变幻为对外资品牌接二连三的质疑。2005年,跨国公司品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固然其中有人为放大的因素,但案例如此集中,却不能不说中国人对外资的感情确实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些讨论和质疑上升到政策层面,意味着对延续20余年的外资政策的反省。我们过去所设计的“市场换技术”是否确实如我们所愿,又或者实际上只是让出了市场,却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技术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虽然经合组织最新的报告称,中国高科技出口额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为1900亿美元,而美国只有1470亿美元。但是,学者们要追问的是,那都是谁的产品? 不过民间和学术层面的争论在官方也不能达成一致。商务主管部门从来不认为外资有过多的问题,而且坚信吸引外资还要靠优惠政策。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争夺,你不给政策别人也会给。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们真的计算过这种优惠的政策以外,中国企业可能支付的额外成本吗? 外资无论在税收还是土地等方面都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实际上等于我们以补贴的方式吸引外资,而这些受到补贴的外资与国内企业必然形成不对等的竞争关系。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可能给出更高的优惠条件,这意味着当与外资刀兵相见时,国内企业尚未出手,就已经处于下风。 然而这又会引出一个问题。去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课题组请各路专家研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倒是,如何界定我们所说的民族企业? 与这种困惑遥相呼应的,是那些受到质疑或者没有受到质疑的跨国公司,它们都辩解说,自己在中国投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分子,它们从一开始就打算要作一个本土化的企业公民,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把它们看成是本土企业呢? 美国科尔尼公司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4年位居外商投资信心指数榜首位,乐观的估计认为,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后期吸引外资规模可达到800亿-1000亿美元。吸引外资0.5%下降给了我们争论的机会,即使仍然难以理清思路,但是对外资的崇拜,却已就此走进历史。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