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能源价格上涨不能忽略的逻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22:3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陈中

  国内天然气价格上涨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涨引发的又一个波澜。它终于也轰然而来。国家发改委最近表示,天然气出厂价格每千立方米将最高提高一百五十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某些地区的液化石油气价格已经突破每瓶100元,与去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经过了汽油涨价的惊涛之后,人们是否对天然气涨价这个骇浪就见怪不惊了呢?难说。汽油涨价对消费者来讲,只是对少数 “有车一族”产生直接影响,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可视为其同类替代产品,两者价格具可比性)涨价则直接影响了更多老百姓的生活。

  据报道,安徽的一个下岗职工的三口之家近期要为液化气每月多付30元,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负担。很多困难家庭在考虑重新改烧煤炭,虽然

煤炭价格最近也在涨,但每月仍可节省30元左右。这笔帐好像算得过来了,但因此带来的不便和空气污染无疑令家庭和社会的福利受损。

  涨价的原因,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多方面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遗憾的是: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阶层,没能在这场博弈中受益。

  有关单位解释说: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天然气的浪费。但天然气以前真是便宜到老百姓敢于浪费的地步吗?我看未必。这样的解释将涨价的原因推到普通消费者身上,实在是有失偏颇。

  在这次涨价的风潮中,再一次听到了行业的奇怪的抱怨:不涨价,他们就亏本!当然因为产品价格的问题造成企业亏损和倒闭的事情常有发生。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亏本,所以要涨价,并不符合逻辑。亏本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管理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都有挣钱的企业和不挣钱的企业。同类行业中企业挣钱与否,通常取决于管理成本的高低。对于燃气行业,此道理同样适用。亏损的企业首先要从自己的内部找原因,不能只是一味地归咎于外部因素。

  政府应严格有效地监控这类企业的成本与利润率。尤其是现在急需扩大内需的情况下,提升价格弹性并不十分明显的公共产品的价格,只能增加百姓负担,并非明智之举。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行业要求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呼吁。天然气的生产基本上由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他们主要的生产基地都在国内,利用的都是国家的资源,并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保护。如果产品价格“与国际接轨”,为什么要忽略掉国内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源开采成本?这样由于价格的上涨带来的高利润就尽落上游企业。而据周小川讲,国家股东竟然十几年来没得到过分红。当资源类公共产品的国外价格高过国内时,企业却吵着加价钱,而罔顾国内的需求。

  当然我们自己的生产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的需求,而需要从国外市场进口一部分。如果完全根据价格由供需决定的市场原理,国内与国际产品的价格会逐渐趋于一致。但这个原理是不是适用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能源市场,值得商榷。如果简单地就让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完全接轨,而国家没有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如征收资源税,企业就会获取不合理的高利润。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种企业的高利润必然打破一种利益均衡,造成社会福利的降低。政府如果对进口同类产品给予一定补贴,就能同时减少企业暴利和社会福利损失,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而如何在价格补贴和定价权市场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对政府的经济调控技巧着实是个考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