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论比数量论更重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09:50 21世纪经济报道

  FDI(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矛盾体。当FDI流入我国数量多了的时候,民间的左翼话语也多了起来,“外资威胁经济安全”装饰着理论家忧愁的面容。当FDI开始减少时,人们又会惊叹中国吸引力的下降,印度的剧烈分流作用以及美国税收优惠带来的美资回归。

  近日,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的发言就表达了对这两种说法的不同意。他驳斥了外资将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并且,他很乐观地表示中国吸引的FDI在2006年将会保持600亿的规
模。这也作为对2005年前11个月外资同比下降1.9%的回应。2004我国的FDI是606亿美元,2005年为603亿美元,导致了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进入黯淡时期的信号。

  FDI的逐渐下降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简单地举一个例子,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每年的关税总水平下降1个百分点。要知道,FDI就是绕开关税和贸易壁垒对商品贸易的一种替代(国际贸易上的术语叫沿着“罗勃金斯基(Rybczynski)线)。当商品贸易的关税下降,自然会使得FDI变得式微一些,商品反向替代FDI的效应发生了,于是关税的下降总是或多或少地让FDI下降,于是FDI最近下降0.5个百分点,也很正常。

  FDI数量论并不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判断。另外,东盟国家和印度截留中国的FDI也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实际上,中国吸引FDI会促进这些地区的FDI涌入,因为FDI在中国的产能扩大,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配套生产环节的投资,来满足FDI在中国扩大的产能。就像一个车间的业务量突然加大,也必然导致下一个车间增加人手一样。而诸如越南这样的国家就承担了FDI的跨国生产链的配置功能,成为在中国的FDI的后端或者后续资本。如果考虑到在中国的FDI的时滞效应,就很好解释,为什么近年孟加拉、越南、泰国等国家的FDI来势日趋猛烈,FDI的全球产业链使然。

  但是,必须要提醒的是,FDI还存在一种质量论,不过,FDI质量论总是被忽视。2005年相比过去的年份,FDI的国别性质的比重起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和欧洲的FDI流量开始下降到总FDI总流量的30%以下,来自日本的FDI亦有回缩之势。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乔装打扮的本国资本(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和萨摩亚三个自由港注册,冒充外资,曲线回国,以图外资税收优惠)在总FDI流量比重中剧烈扩张。比如,这三个自由港在FDI流量中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16.51%上升至21%。韩国资本近年来在中国的扩张速度,让人想到

韩剧的流行速度。

  FDI质量论的重要学理依据是溢出效应(Spillover),就是FDI资本所内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的技术非自愿扩散,并这些收益并非为跨国子公司所攫取,而是和本国的企业一起分享。例如,FDI带来的培训促使了人力资本市场的提高,FDI带来的产业间溢出效应,刺激了前后的

供应链,带动FDI上下游供应商的技术和标准化,这些厂商大部分是国内企业。

  不得不残酷地说,从整体上看,韩国、台湾地区以及乔装打扮的本国资本用溢出效应衡量,是非优质FDI。这些FDI更多的是一种成本驱动型外资:利用我国的劳动力报酬低下以及土地资源的低廉获取,实行产能的低技术扩散型转移。尽管它们带来了一些就业岗位,但却没有带来更有力度的技术变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在考察FDI对我国GDP的额外贡献率,发现韩国、台湾地区以及乔装资本的溢出系数为0.0958,而美欧的溢出系数高达0.212。

  在1988年-2002年之间,中国的FDI的溢出效应比2002年以后要高。反观印度,近年FDI猛涨,更可贵的是,FDI的溢出效应呈现上升趋势,均值料想应该高于中国。这种FDI质量论考察才是中印之间确凿的差距。我们必须要检讨,考察FDI的立足点是否应该多元,不要仅仅纠缠FDI的数量大小,也别仅仅讨伐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为33%外商15%的不合理双轨,而是要加入评估FDI的质量体系的因素,用一种多元主义的通达视角来把握经济图景。就像北岛的诗句,“让理解展开自己所有的旗帜,无论是床单、炊烟或黄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