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扳倒13家化工厂带给我们的不是惊喜是沉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18:23 舜网-济南时报 | |||||||||
石敬涛 “一个农民扳倒13家污染化工厂”——被誉为“环保卫士”的湖南长沙县黄兴镇村民章志标带领群众抵制化工企业污染,最终导致政府将13家化工企业彻底关闭。在扳倒的过程中,有人公开指责章志标是“刁民”、“疯子”、“神经病”;“那段时间我每天要接到上十个恐吓电话”,甚至有人扬言要搞掉章志标;他还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罪
“人必须先自救,而后才有可能被别人拯救。”为了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环保卫士”章志标扳倒13家化工厂进行“自救”的事实,确实值得肯定。媒体在报道中甚至也暗含与表达了这一个案的“典型”意义。在这一个案身上,又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法治社会的“小人物”的责任。正是有了像章志标这样的“小人物”的涌现,才使得我们在向法治社会前进的路上,又迈出了一小步。 “刁民”章志标是幸运的,因为他的顽强“抵抗”最终惊动了中央领导,并最终导致13家污染企业彻底关闭;但是,“刁民”章志标又是不幸的,因为“只是一个农民”的他为了保护环境,竟然要以几乎搭上生命为代价,这种维权成本太大了。而更可悲的是,在这期间,我们的当地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又扮演了一个怎样的“小丑”和犬儒化的角色?假设如果不是被媒体偶然曝光,不是幸运地“惊动”中央领导,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而被拘留的章志标,又会是一个怎样的“下场”? 所以,农民扳倒13家污染化工厂的个案,带给我们的不是惊喜,而是沉重。换句话说,这种孤胆英雄式的公民维权方式及胜利,纵然有着典型的正面导向和激励意义,但是,“小人物”的这种“典型”意义,却是建立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失位、公民正规维权渠道遭遇“肠梗阻”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是因为正规渠道、公共管理部门的矮化,才衬托出了“小人物”的弥足珍贵与稀缺、高大。如果不是公共管理部门的失位、公民正规维权渠道如此“曲折”,“小人物”的维权之路怎么会如此艰难?代价和成本怎会如此之高? 由此来看,章志标这样的“英雄”越多,说明公民的维权成本越大,社会的纠错机制越不畅通。就像有人所说,不公平是社会的常态,但要想让人们在遇到不公平后对这个社会还保有希望,那就必须让弱者能够花费较少的成本来维护自身权益,这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公民,尤其是那些“小人物”的维权成本越低,越有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生长和勃兴。所以,从这一点看,我们既为我们社会出现章志标这样的“英雄”高兴,又为此感到沉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