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黑金诱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 13: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Penny Loeb

  我仍记得鲍勃·舒尔茨告诉我他的儿子在煤矿工作时伤心的语调。已经在西弗吉尼亚州南部当了35年矿工的舒尔茨有个梦:他的两个儿子都能脱离矿场,去上大学。老大最后好赖成了汽车修理工。但没想到老二从飞机技校毕业后回了家乡,还是成了报酬虽高但要在地下工作的矿工。

  上星期,西弗吉尼亚州塞谷(Sago)发生了一起矿难,12名矿工遇难。当美国人通过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新闻报道予与关注时,“黑金”对生活在矿区的人们的诱惑仍难以被动摇。毕竟这个国家百分之五十二的地区仍依赖煤炭火力发电。

  然而直到事故发生前,煤炭开采在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以外,他们没见过,也没想过。也几乎没关心过电力是怎么来的。过去15年间最大的一次矿难——发生在阿拉巴马州,死了13个人——并没有像现在塞谷的矿难得到这么多的关注,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正好发生在9·11之后。现在很多美国人在问“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机器,在做这些危险的工作”,“改进安全法规能减少矿难吗”,甚至“煤是怎样被开采的”这样的问题。

  九年前我到西弗吉尼亚的煤田为一本杂志写一篇关于山区露天开采的文章时,我同样知之甚少。我开车沿着50号公路向位于西弗州北部边界的摩根城(Morgantown)走,以为一路上可以看到被去除山头的露天煤矿。几天后,我才知道那样的矿区是在南部,有四分之三的煤炭在那里开采。

  舒尔茨与其他住在矿区的人帮助我了解了煤炭的利弊,以及他们与煤的爱恨交织的超过一个世纪的复杂感情。煤炭一直是这个州的经济支柱。——接近百分之十三的生产总值来自煤炭工业。55个郡都有部分预算来自煤炭生产的税收。煤矿工人性格坚毅、颇能吃苦、信仰宗教并且忠于家庭。舒尔茨从来没有旷过一天工,眼球里还有一块金属片。

  矿区的生活确实不易。约翰·塞勒斯(John Sayles)1987年的电影《怒火阵线》(Matewan)就刻画了二十世纪早期他们的痛苦经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仍颇为艰辛。我见过数以百计的人,有的房屋受到爆破作业的破坏,有的几乎被开采泛起的灰尘窒息,有的甚至因为深度挖掘破坏了地下蓄水层而失去水源。

  现在的开采更加依赖机器而不是工人。在1924年,十一万六千人开采了一亿五千七百万吨煤,2004年,同样数量的煤只要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数就可以了。采矿现在也安全了很多。塞谷矿难是这个州自1968年弗明顿(Farmington)爆炸之后最大的一场事故。那次爆炸使78人罹难,加速了1969年联邦煤矿安全和健康法的立法。之后,事故死亡人数就大大下降。

  暂时还没有人知道塞谷矿难是祸起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MSHA)在过去一年中发现的180多个安全违规之处,还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事件,比如一次雷击。矿区对此也十分关注。

  上个星期当我和舒尔茨聊天时,他有些闷闷不乐。他在工作时亲眼看到了违反安全规则的事情。有一天为了赶进度,当铲车工和润滑工还没撤到安全地带时,爆破就开始了,三块石头击中了他们躲藏的地方。“石头很可能穿透过去杀了他们。”舒尔茨心有余悸地说。

  煤炭业正值旺季。由于原油和天然气价格飞涨和电力需求上升,煤价从1999年的18美元一吨翻番到了40到50美元一吨。这只是发电用煤的价格,如果是冶金用煤,价格则到了100美元一吨。新兴的公司,像国际煤炭集团(ICG),买下了塞谷矿,从而跻身煤炭行业。新公司并不等于是行业新手,ICG雇用了一些本州权威的煤矿专家。西弗州有18037名矿工直接为矿场工作。其他为外包公司工作的人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寥寥可数增长到2004年的22454人,他们做一些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工作。尽管外包公司必须要达到同样的联邦和州的安全标准,但工人的伤亡是否被真实报告值得怀疑,安全生产条件也不得而知。

  煤炭公司盲无目标地寻找工人。很多有经验的矿工接近退休,而他们却又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再从事这个行业。虽然有培训新人的课程,美国矿工联合会(UMWA)仍担心太多的无经验的工人会造成更多的事故。

  与此同时,在布什政府中,MSHA的作用也大不如前。这个机构以往对于违规严加惩处,但现在却只是提供所谓的“服从协助”。艾伦·史密斯是《矿业安全和健康新闻》的东主和主编,他的期刊主要是监督MSHA。据他讲,检查官员们只是口头告知煤矿操作员要改善的地方,却不会强令执行。

  在上星期MSHA关于塞谷矿难的第一份公告中,一位高层官员认为矿山并没有迅速改正问题。历史上,矿难总能加速更好的安全控制和开采办法的诞生。如果塞谷矿难的原因被查明,或许不仅能带来安全的改善,更重要的,还会使与社区和环境紧密相关的矿业本身得到关注。毕竟在西弗州,煤矿业可算是个天大的事。

  舒尔茨很高兴他的儿子尼克已不再为外包公司工作,而是加入了有工会的安全较有保障的Peabody

能源公司的深度开采部门。尼克已是第五代矿工,煤炭业甚至西弗州的未来掌握在他和其他富于进取的年轻人的手中。

  (本文由LATWP授权刊发,本报见习编辑陈中翻译。本报保留中文版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