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不以一眚掩大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19:54 中关村

  萧惑之(北京)

  据《中华工商时报》的报道,时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的丁学良先生,在回答记者“您觉得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的提问时,出语惊人:“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

  丁学良先生早在10多年前就是国内的“名人”。令人遗憾的是丁先生出国深造这么多年,在学识上长进的同时,却疏离了“国情”,增加了“文人相轻”的脾气。丁先生的“论语”,倘若是出于“爱国”激情,对国内某些经济学家的言行表示失望和置疑,甚至不屑一顾,那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丁先生的“论语”却有一叶障目“横扫一切”之嫌;加之某些传媒如获至宝、添油加醋地炒作,读后让人总感到失之偏颇。因为丁先生对中国经济学家的考量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

  有目共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主旋律”,富国安民才是“硬道理”,和平崛起更是民心所向。正是在这样的大氛围中,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们也就格外地受宠。特别是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经常成为高端论坛的座上宾,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高端的决策。平心而论,这些年来国家经济体制革命性的变革,让人们摒弃了“闭关锁国”的狭隘,尝到了国门洞开带来的成果;也让人们逐渐地学会了有问题不再“跑部前进”找市长,而去请教“市场”,经济学家当然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顾问。在国家发展经济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诸如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科教兴国”的发轫,把建设“

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作为国策,“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可以说,在漫漫的改革征途上,每前进一步,都浸透着
中国经济
学家的汗水和心血。

  无须讳言,在我们经济学家的“精英”圈子中,也难免出现些许没能坚守知识分子良知的人。忘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趋于一己之利而与“孔方兄”为伍;头脑膨胀与“术业有专攻”的理念背道而驰,大谈自己不甚了然的话题,美其名曰“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更有不能容忍者,在“资本”的诱惑下,失去职业操守而去“作秀”、“做托儿”,甚至于“为虎作伥”。如果说天天露脸的“股评人”是“睁着眼睛讲瞎话”的“操盘手”,那么参与其间的经济学家则是“黑幕后的师爷”。

  针对这种令人叹息的现象,北京学者邓聿文说得好,“不能因为某个或某些经济学家出了问题,就整体否定中国经济学界,对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作用和做出的努力视而不见,甚至把他们作为责难的武器。”窃以为还是那句老话,“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对顾雏军的批评之所以让人信服,正是把握了事实和注意了本质。丁学良先生的指责之所以不让人信服,恰恰是不符合中国经济学家的真实状况,一叶障目,以偏概全,非本质而表象。尽管如此,我们的经济学家还是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引起反思。古人云,“不以一眚掩大德”,“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我们坚信世人自有公论。当然还应该记住“物必生腐而后虫生之”,时下一些“高端”人物犯“低级”的错误,多是“智慧犯罪”,并非不知道理,而是明知故犯,乃利之所趋也。这些人,如果不在“世界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就是进“高级党校”再学习三年,也难免不违背“游戏规则”。-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