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休闲经济挑战传统经济理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19:50 中关村

  王琪延 叶 婷(北京)

  休闲经济是一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经济形态,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普遍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产生的经济现象。休闲经济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休闲产业对于休闲消费品的生产活动。

  休闲经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形态

  一般认为休闲经济是继农业经济、产业经济之后的经济形态。无论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是信息社会(有人称为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经济活动一直处于一种“劳动型经济”,可以说都是以追求财富最大化为目的的效率型经济。而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之后,人类创造价值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人类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建立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迎来了休闲经济时代。“休闲型经济”是以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效率经济,是“劳动型经济” 的转型。这是因为人类活动将由劳作为中心转为以休闲为中心,休闲成为生活轴心,从而,休闲经济也会成为经济活动的轴心。经济活动的目的、价值观念、劳动的效率、劳动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说“休闲型经济”是“劳动型经济”的一种变异性转型。

  人类从“劳动型经济”到“休闲型经济”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虽然也有一些休闲经济活动,但是,没有形成规模。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加速了其发展进程。劳动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生产相应减少,生产率的提高,补偿了生产的不足。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由于新技术革命,加速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

信息化,伴随着劳动强度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人们的价值观开始由劳动本位主义向劳动与休闲并重的价值观过渡。同时,休闲活动所带来的休闲消费成为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没有消费,生产将不能够继续下去,另一方面,消费的增长,也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甚至在个别国家(如美国、瑞典等)出现了休闲本位主义的苗头,主流社会把休闲看作一种时尚。

  实际上,当人们解决温饱,进入小康社会之后,休闲经济的比重就会渐渐增大。当人类社会进入富裕阶段之后,休闲经济总量就会占社会经济的绝大比重。国家越富有,国民总休闲时间就会相对越多。新世纪,休闲消费将成为第一消费需求,休闲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经济主体。可以看出,休闲经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的经济。

  休闲经济不仅是消费活动,本身也包括生产活动

  有人认为休闲经济只有消费没有生产。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休闲经济不仅是消费活动,本身也包括生产活动。在多数情况之下,休闲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如我们看歌剧、学习插花、体育活动观赏、旅游观光、享受按摩服务等。事实上,休闲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休闲经济不仅仅与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有关,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生产活动也密切相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休闲理念融入各个产业,在产品的创新成分中具有休闲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会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例如在电信业领域,以娱乐为核心内容的新业务,将会成为电信业的未来发展主要增长点。即使在传统产业,其产品能够体现休闲价值,同样能够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例如,在服装行业,在设计上加入柔软、防水等休闲理念就会赢得人们的青睐。又如,食品行业,许多产品都可以融入便于携带、便于储存、口感清爽等可休闲消费的概念,适应人们的休闲消费,就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商业以及

房地产开发业,只有等把休闲理念融入其行业中,才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竞争力。

  在经济领域,价值的衡量尺度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生产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所以物质产品将会大大地贬值。而思想、文化、艺术、

证券、软件、设计、策划案等符号产品的价值不断升值,成为休闲经济时代的创造价值的主要形式。例如在一个产品中融入文化,满足个性化和人性化需求的科学成分,融入一种思想产品的价值就会升值百倍。

  另外 ,现实中有许多工作,本身就是具有生产和休闲两种属性。例如探险家的工作就带有休闲性质。另一方面,许多人在休闲中也可以完成许多工作。如著作家读报纸,休闲的同时,就可以获取知识,激发灵感,写出作品;又如企业家在休闲俱乐部进行的商务活动等。从而,现实中工作和休闲的界限渐渐模糊起来。

  事实上,休闲不仅是劳动者体力的恢复,也成为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在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他是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增值过程,即生产要素的再生产和增值过程。

  休闲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理论中“经济人的理性”的挑战

  以经济人理性为代表的传统经济理论,特别强调人是工具。在新教伦理中,把个人当作实现上帝(实际是扩大再生产的人格化身)的手段;资本主义,则把人当作实现利润的手段。认为“放松和自由”是没有价值的,是对价值的一种消耗。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休闲是非理性的、不创造价值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在19世纪至少在19世纪以前,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休闲的经济功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闲暇消费是反经济的,有害于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认为闲暇消费没有产出,并且需要消费的时间,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同时,与必要的节约和资本积累相对立。由于消费过大,积累过小,会阻碍生产过程的扩大。在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里,这种观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生产率很低,必须延长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资本积累,劳动者的报酬相对少,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剩余价值以促进投资。同时一些社会学学者,作为主流的价值观,也提倡“禁欲苦行主义”,和“尽天职”的劳动致上的精神。总之,在传统观念中,劳动被视为一种高尚的东西,是一种美德。而休闲则被视为一种好逸恶劳行为。时至今日在我国,这种观点仍然占据一定的位置。可以看出,休闲经济与传统经济理念以及社会价值观背道而驰。但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生产相应减少,生产率的改进,补偿了生产的不足。休闲活动所带来的闲暇消费成为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没有消费,生产将不能够继续下去,消费的增长,也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休闲消费对于社会生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功能。

  休闲经济理论,强调人是目的,不能把人当作实现别的目的的手段。马克思指出“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因为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这与一些思想家、哲学家如康德提出“人是目的”的哲学命题,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提出的“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著名德国思想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的“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在我国,于光远在2002年的一个休闲学术讨论会上说:“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玩是人的一种本能;它是人处于放松和自由的一种状态”。“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 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实现作为人的终极目的的自由具有内在联系。

  这些理论都是有悖于传统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休闲经济与休闲时间密切相关

  休闲经济总是与人们的闲暇消费密切相关,因为一切休闲活动都是在休闲时间完成的。闲暇时间作为人类活动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时间同样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利用这种稀缺性资源,借助于市场经济要素与环境,生产个人、家庭或社会所需的产品——自我实现、能力素质的提高、愉悦的心理体验、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家庭幸福、健康、舒逸等人类终极目标的特殊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休闲不仅通过消费来促进生产,而且也证实了其本身就具有生产性。

  从根本上看,只有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才会促进休闲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导致生活时间分配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劳动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的增加。因为休闲消费不仅仅是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消费,同时也包括时间消费。换句话说,消费需要时间。

  1、从劳动制度看,闲暇时间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一

  1995年以后,全年平均休假增加到114到125天。每年按照52周计,假定都实行周休两日,这样共休息104天。再加上节假日的“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共有10天(女性加“三八”妇女节为11天),根据调查,每年带工资休假平均为10天。另外,在一生中,假定一生只生一个孩子,女性产假为半年。从劳动制度看,休假天数占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

  2、从居民实际时间分配看,周平均每日闲暇时间已经超过工作时间

  调查显示,北京市居民周平均闲暇时间为5小时45分钟,而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钟,闲暇时间超过工作时间44分钟。

  其原因有三:第一,制度因素。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实施“双休日”制度。由原来的周工作48小时,减少到周工作40小时。劳动时间的缩短直接影响到闲暇时间的变化,表现为闲暇时间的增加。第二,由于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使得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从而也会增加闲暇时间。第三,家庭成员就业情况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之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提前退休、失业以及无业人口的增加。使平均工作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加。

  3、我国特别是大城市的经济生产水平,已具备发展休闲经济的条件

  据世界旅游组织判断,当国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4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在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800——1000美元时,则想去邻国旅游,而超过3000美元时,便有了去远方国家旅游的需求。按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统计资料测算,人均收入1000美金时,是消费结构巨变期,也就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满足之后,消费转向旅游、教育、信息等领域。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20多年,国民经济已经初具规模,人民生活获得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GDP在2000年达到10799亿元。人均为855美元,2002年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

  从首都北京看,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城市之一。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130亿元,人均为3355美元。是全国平均的3.36倍。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7290.1亿元。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判断标准,北京人已具备去邻国旅游的财力和需求。北京市的经济生产水平具备发展休闲经济的条件。从北京市居民的旅游消费看,全年人均出游1.8次,每次花费为780元。高于全国的平均花费的412元。北京的休闲状况,大体上接近于美国90年代的水平。-

  (王琪延,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社会统计分析。叶婷,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