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的经济学家多如牛毛 真正合格者凤毛麟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争鸣 ■邱兆祥

  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在谈论他的老师艾尔弗雷德·马歇尔时曾经提出了对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经济学家的要求,并说道:“优秀的甚至合格的经济学家却如凤毛麟角。”所谓经济学家,顾名思义,就是指研究经济学方面问题的专家。一般而言,“家”是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然而,如今“家”这种称号,其实用得已经很滥了。写几篇经济学文章,就有
可能被人称之为“经济学家”;在媒体上亮相多,就有可能被说成是“著名经济学家”。在一个功利和浮躁之风盛行的环境之下,任何崇高的头衔和荣誉都有可能受到亵渎与贬值。如今成为“经济学家”似乎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在召开的一些有关经济学论坛的大型研讨会上,经济学家们简直成了过江之鲫,成群结队,纷至沓来。他们当中,既有大学教师,又有各种机构和政策研究部门的头头脑脑,还有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甚至还有个体私营企业主老板,真可谓形形色色。

  由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队伍庞大,如今被称为经济学家的人多得车载斗量。数量多则不仅质量难免良莠不齐,而且还有真假即合格不合格之别。如今已不能看见标以“经济学家”,就望文生义地以为一律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在中国被媒体说成是经济学家的人多如牛毛,但真正合格者就如同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却如凤毛麟角”,寥寥无几。那么,什么是真正合格的经济学家?对此问题,经济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尽一致。

  2005年时,针对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有关“

中国经济学家不超过5人” 的说法,与中国经济学界交往甚多的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在接见记者专访时说道:中国的经济学家总体水平不是很高。蒙代尔认为,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仅有25年,中国的教授们对经济领域的了解和研究才刚刚开始,而“经济学家的产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蒙代尔还认为,对经济的了解程度和具有创新思维是衡量合格经济学家的两大标准。我国有的经济学者则认为,经济学家就如同演员、
厨师
一样是种职业,但这种职业有两个基本要求,即受过经济学的基本训练,并从事经济学方面的基本工作。

  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经济学家并非易事,衡量一位经济学家是否合格的标准,应包括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和学术品格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合格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

  作为合格的现代经济学家,首先应当受过专门的训练,掌握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以及数学和其他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理论根底必须丰厚,扎实的理论修养,是做好经济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凯恩斯在谈及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问题时曾说道:合格的经济学家“他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准,然后把这些很难捏合在一起的各种天分融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既是数学家又是历史学家,同时还是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能理会符号而又能诉诸言语。他必须在研究现在的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类的天性与习俗没有哪些完全处于他的视野之外,他必须富有激情,追求目标而又排除先人之见。他必须像艺术家那样远离尘世,又像政治家那样脚踏实地”。在凯恩斯看来,合格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必须是“诸种天赋的集合”。凯恩斯的上述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学内部各分支学科间以及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日益加强,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日益突出,出现了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许多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已不是单靠某方面经济学知识所能解决的。这就是说,现代经济学出现的综合化趋势的特点,决定了经济理论工作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努力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还需要与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携手合作,才能攻克某些经济学方面的难题。

  笔者赞同国内有的学者对凯恩斯关于合格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问题论述的分析,凯恩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他过分强调学科的综合性而忽视了专业性。现代经济学已进入了不同学科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时代,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要成为某一分支学科领域的专家已十分不易,而要做到门门学科都精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已几乎不可能。因此,必须要有所专攻,有重点的选择某一门学科,把它作为钻研的对象,并花功夫真正精通它。经济理论工作者要“专”即必须“精”,不“精”就不能“专”。既要广博,又要精深,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广博是精深的基础,只精深而不首先从广博方面着手,精深则不可得。

  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素质的提高。时至今日,作为合格的经济学家,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经济学某一领域的奇才,同时又要求能掌握经济学领域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个学识广博,具备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

  (二)合格经济学家的学术能力

  大凡称职的经济学家都应具备很强的学术能力,这种学术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观察能力。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有能力在学术研究和现实经济生活中观察出问题并勇于提出疑问。对于任何一门科学来讲,观察和发现问题都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倘无观察能力,看不出问题,经济学理论研究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分析能力。作为称职的经济学家,应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国内学者将这种分析能力概括为两大类:(1)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2)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三是创造力。所谓创造力是指具有独创精神和学术创造能力,能够为经济学的学术积累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增量。学术研究工作不同于知识的普及和教学,而是要增加知识量,创造新知识,写出人所不知,人所未讲的东西。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它不仅要求经济学家研究者具备丰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还需要有超乎寻常的分析能力和学术勇气。

  经济学家一般都有其代表性的学术成果问世。学术成果是表达学问的有效载体,是学术能力大小的集中反映。既然是代表作,就应当是作者的最好最得意之作,它能大体上反映作者已站在什么样的理论高度之上,达到了什么样的学术水平。有的人发表学术论文很少,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却以经济学家自居,经常奔波于媒体之间。但是,单靠炒作获得的只能是泡沫般的虚名,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经济学家的。有的经济理论工作者虽然很勤奋,成果多,但其成果了无新意,没有独创性或原则性,这些人也难以跻身于合格经济学家的行列。作为合格的经济学家,就应当既具有独创精神,敢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探索和提出不同的见解,又要真正能拿得出够份量、有水平、富于创见的代表作。

  (三)合格经济学家的学术品格

  经济学家不仅仅是种职业的称谓,更是一种道德形象,因此,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是有道德含量的。真正能为社会公众所尊崇的经济学家,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更多地是因为他们既具有广博而又精深的知识,又具有高尚的情操。德国大作家歌德曾指出:“人格和坚定性”比“聪明博学”更重要。对于作家是如此,经济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经济学而言,虽然不是研究人的品质、道德之类问题的,否则经济学就等同于道德伦理学,但作为经济学家却应当是讲道德、讲学术品格的。学问与做人是两码事,只要是人,无论你是什么“家”,都有一个立身处事的立场和态度问题。做学问事,首先应做学问人。做人是不能不讲良心、道德的。文以载道,是古代文人的一条重要的为文原则。这“道”既是指做人之道,也可以理解为道德和正气。

  作为当今时代的经济学家,更应当有道德和正气,应当是有良知的经济学道德人。一方面,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有着扎实的学术根底和理论修养;另方面,他们又是柏拉图所指的智者,或是现代的公共的知识分子,以学问造福社会公众,是舍小我而取大我者。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具备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的学者,才会有爱祖国之情深,爱人民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遵守学术规范,学风端正,淡泊名利,沉潜学问,探求真理。笔者认为,唯有这样的经济学者才是所谓合格的经济学家。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