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外贸量变中要求质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07:27 第一财经日报

  1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的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继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 2005年更是达到了14221.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3.2%,相当于“十五”期初2001年的2.8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2亿美元,增长17.6%。

  中国外贸2005年数值巨大的“量变”可以说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在这一年里,国内
外经济生态的微妙变化给贸易增长带来了三重现实阻力。第一重阻力来源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中国2005年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8.8亿美元,是去年319.8亿美元的3倍多,连续20个月份的顺差带来了贸易润滑度的下降,仅2005年前10个月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52起(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措施),涉案金额达16.9亿美元。

  第二重阻力来源于

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抑制效应。2005年7月21日,万众瞩目的
汇率
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人民币(兑美元)即刻升值2%至8.11,在近半年时间里,人民币在波动中继续升值,到2006年1月11日,累计升值0.487%至8.0705,汇率走强给中国出口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三重阻力来源于国际贸易多边谈判的举步维艰。2005年12月13日到18日,多哈回合谈判在香港的会议虽然取得了一些“早期收获”,但并没有实现全面突破,用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的话说“只能算是一个不坏的结果”,在原定于2005年前结束的多哈回合谈判再次被放飞到2006年之后,包括中国外贸在内的全球贸易都承受了自由贸易前行乏力的机会成本。

  在三重阻力之下,中国外贸巨大的“量变”来之不易。实际上,中国外贸的破冰前行也从根本上验证了同期

中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协调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毕竟作为经济纽带的国际贸易只有在经济繁荣的动力来源经久不息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持续增长的信心和能力。

  但“量变”之中也有隐忧,从数据上看,2005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90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3%,在出口贸易总量中的比例已经达到48.6%,虽然加工贸易有零关税的优势,但其科技含量低,究其根本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于缺乏品牌价值和创新内涵,加工贸易的附加值不高,赚的都是“辛苦钱”,其占据中国出口贸易半壁江山的境况不仅影响了中国外贸的整体利润水平,还降低了中国贸易的总体竞争力。此外,从具体行业看,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中所占比重依旧较小,而且“产品顺差、技术逆差”的构成显示了中国贸易对国外科技的依赖性。

  实际上,如果片面崇拜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中过于偏重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外贸有可能在长期中面临“比较优势陷阱”。这一陷阱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使得贸易利润下降,缺乏改善贸易结构的物质基础,并形成了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路径依赖;二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时过于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引入,进而缺乏创新能力,以至于长期陷于技术跟进状态,被迫受制于人。

  所以,在可能的“比较优势陷阱”面前,中国外贸在“量变”中求“质变”更显重要。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深入对比较优势的理解和应用。比较优势是一国的天然禀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对人力资本和知识经济的投入,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比较优势的多样化,创造新的知识性比较优势,而在当今世界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引领增长潮流的趋势下,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真正分享最大收益。

  令人振奋的是,新一轮中国经济转型,为外贸“量变”中求“质变”创造了良好的整体环境。“十一五”规划中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增长的强调给中国外贸走出“三高一低”困境指出了一条可选择的路线,而对自主创新的重视、投入的增加也给中国外贸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2005年出人意料的“量变”之后,未来中国外贸“质变”将更加具备可能的条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