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资委与财政部划定楚河汉界 央企市场化启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03:57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国资委与财政部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权的争议,历经数年终于尘埃落定。

  从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上个月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来看,国资委取得央企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导权当无疑义,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由财政部牵头负责。由此,国资委
与财政部的楚河汉界大致划分停当。无需对央企是否应该分红、向谁分红哓哓不已,作为预算的编制者与出资人代表,国资委理所当然拥有这一权力。

  楚河汉界基础一定,央企的改革路径也就水落石出:央企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已无可置疑,央企的“公益职责”已经渐行渐远,若旧事重提已然不合时宜。目前,针对国有资产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正在实行的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外部董事等制度,可以视为央企市场化的重要表现。

  对于国企的市场化这一点,

财政部与央行均无疑义。既然各方赞同,国资委力拔头筹,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构筑有效的资金池,通过内部的重组经营实现央企整体收益最大化。除了推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诚通集团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投石问路以外,最近传出消息,国资委正在酝酿组建一家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推进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操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公司有望根据授权,行使对部分央企的出资人权利,直接持有央企股权。

  至此,国资委通过预算权、资本平台、各类央企等,构筑了较为完整的经营链条。

  对外,央企是独立的整体,而内部则可借助平台,进行总体核算,互通款曲,这可以视为国企改革成本的内部消化法。

  国资委并非无本而得,他们在获得预算权后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首先,既然是市场化主体,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将不再作为最终埋单者给予国企保底承诺,从资本的硬约束这一条就断绝了国企的后退之路。其次,除个别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特殊领域之外,央企也不应再享受任何优惠政策。

  但央企的硬约束机制能否建立仍然难料。首先,国资委与财政部的楚河汉界真的那么清晰吗?财政部所谓牵头编制的国资预算,如何协调与地方国资委、与国企市场化整体规划之间的冲突?

  其次,财政部如何避免因为种种不得不然的借口,重新行不得不做之事?最近盈利能力最强的央企之一中石化获得100亿元财政补贴,说明起码到现在为止,中央的公共财政预算与国企的经营预算并未能够真正分开。中石化尚且如此,一旦央企出现整体利润不敷改革所用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在税收和国有资产收益之间建立防火墙易,要避免财政资金与国有资本金之间相互挤占难。

  第三,对于国资委内部而言,既然央企内部互为一体,赢利企业必须为亏损企业埋单,那么对于这两类企业都无法实行硬约束:不仅赢利企业能否有积极性继续保持高利润十分可疑;亏损企业自主化解风险的积极性亦将大打折扣。以搭便车的心态通过国资委的资金池化解

不良资产将成为常态。

  笔者曾撰文预测,国资改革目前试行的模式是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加去除产权内核之后的郎咸平所说的信托制的混合体。事实正在逐渐印证笔者的观点。但笔者继续对这一模式能否成功表示谨慎的怀疑,因为淡马锡模式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企业经营的独立性与财务与法律等各方面的硬约束机制,这一独立性并不仅指央企独立于政府财政预算,更是指各个企业互相之间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上面的分析看,目前显然还难以达到。当然,在此之前,国资委与财政部双方谨守彼此的楚河汉界,则是关键的关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