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15年愿景:让科技真正成为中国第一生产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23:52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评论员 朱冰尧

  1月9日,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又是一个里程碑的日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这一天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科技精英说,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胡锦涛主席为未来15年的中国描绘出如此绚丽的远景,无疑会给科技界、经济界的中国人深深的鼓舞和震撼。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它的意义不仅来自于中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它为中国经济发展指出了高速平稳增长的真正加速器和润滑剂——这就是自主创新。

  胡锦涛主席是这样描述未来中国“创新型国家”标准像: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要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要显著增强,并要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

  但要把中国塑造成创新型国家,还需要在充满艰辛荆棘的山路上跋涉和攀登。虽然我们拥有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的辉煌,虽然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灿烂的文明,虽然我们的许许多多科研成果在世界上拿了奖、领了先,但目前却面临总体创新能力较弱的尴尬。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2004年,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在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92%的49个主要国家中仅排名第24位。实际上,科学技术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并未真正起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15年时间,要实现未来中国“创新型国家”的愿景,我们仍然存在诸多差距。但从目前中国的现状看,中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创新型国家四个衡量指标具备这样的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看看我们现在的这些数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2004年为1.23%,但与中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9%。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则更是高达50%,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我国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另外,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只有25%。

  造成这样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在过去的20多年里尽管创造了年均9%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却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的。这种增长不仅获利菲薄,而且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成本高,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粗放式、高耗能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是不可能承受的。因此,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盛世之下,适时提出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让科技真正成为中国第一生产力,用15年实现中国“创新型国家”的美好蓝图,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才会避免出现“卖掉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局面。

  最近中国制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提高到60%左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

  这样的目标犹如一条激励的鞭子,它随时抽打着我们:科学技术要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也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奋起直追,把握先机,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