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GDP重估的震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3:38 《新财经》

  文/金顺

  每到年末岁初的时候,国际投行研究部门是最忙碌的,既要对过去的一年做出合理的解释,又要对未来一年做出明确的预期。经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国GDP的规模陡增20%,着实令全球金融市场为之一动。大宗商品的价格全面上扬,未来又会怎样呢?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主题,未来是否会出现通缩?国际投行的研究报告都给出了它
们的观点和解释。

  GDP重估

  历时半年多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终于结束。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调整2004年中国的GDP现价总量至16万亿元,比原来增加了2.3万亿元(约合2800亿美元),增加16.8%。统计局解释说,GDP上调主要因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自原先的31.9%提高至40.7%。但经济学家们称,中国的数据迄今为止仍非常粗放,这导致了对服务业贡献的一个系统性低估。

  对此,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此次经济普查将给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从以下两方面带来显著影响: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中国在2005年将超过意大利、英国及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许多“比率”问题令人担忧的程度减轻,比如,2004年投资/GDP之比从46%降至39%。

  不过,梁红也指出确保宏观经济数据的质量仍是政府要面临的一大挑战。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对中国GDP数据则十分困惑:“中国每一季都在修改GDP,你永远搞不清楚你现在看到的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他给出了两个例子:“在1998年金融风暴之际,所有中国经济活力大幅下降,瑞银预估的GDP成长只有2%~3%,没想到当年中国官方公布的GDP成长率是7%,没人相信中国官方敢说出这么高的GDP。后来2002年中国GDP已经到达双位数的巅峰,瑞银预估是12%,没想到中国官方又公布是8%。”

  在对官方数据质量表示担忧之后,国际投行的经济学家又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也表示了相当的乐观。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在快报中表示,随着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上升,尽管投资增长在未来数十年内将放缓,但中国经济整体走势将增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乐观地认为,“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一个以基建和二、三线房地产为主的新的投资周期已经出现,并可能由此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加速。我们将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从目前的8.4%调升至10.1%,同时对2005年GDP的预测从目前的9.2%调升至9.5%。”

  金价飙升

  2005年以来,黄金价格升势势如破竹,表现抢眼,金价每盎司自9月份以来合计已上升110美元多,是历年来之冠。2006年初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一再飙升,升至25年以来最高点每盎司541美元,也多次创出近年来最大的单日升幅。

  花旗集团研究部报告认为,未来两年内金价将达到每盎司700美元;美林的研究报告预期金价5年后将上升至725美元;瑞银亚太研究部则指出,由于通货膨胀率上升以及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股市、债市和住房等利率敏感资产的威胁加大,外加黄金生产增长乏力等原因,2006年黄金均价预期从每盎司455美元涨到520美元。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黄金需求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一些新兴国家。众多黄金分析师认为,飓风、战争和传染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由于黄金在稳定金融体系中的特殊作用,市场偏向于相信未来亚洲央行仍会积极增加黄金储备量。因而,亚洲央行的动作对黄金价格影响很大。

  德意志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刘易斯的报告预计2006年黄金均价为491美元,2007年为523美元,均高于对2005年的估计值441美元。和其他人一样,他也提到了印度和中国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对黄金首饰的强劲需求以及亚洲电子产品企业的工业需求是金价上扬的原因。而花旗大宗商品分析师兰金认为,投资者增加了大宗商品在组合中的比例,对冲基金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纷纷参与到这个市场的交易中来,由此带来的需求上升并没有得到产量增加的配合。

  银行业面临大考

  陶冬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的最大看点是银行改革。他指出,“真正的变革能否出现,中国的银行业能否承受住2006年底外资涌入所带来的冲击,揭晓的时间日益临近。可以说,中国的银行业在2006年面临一场大考,考试结果不仅对银行业自身的未来,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安定和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 他进一步指出, “银行改革的关键在于管治水平的改善,在于盈利能力的提高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

    银行业在资本上的变化最大,产品上的变化也有,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上的变化则相对滞后。越是基层,这种滞后现象越明显,对银行改革的迫切感似乎越弱。”他不无警告意味地指出,“还有一年的时间,中国的银行需要加把劲。‘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指出,“总体上来说,过去一年或者是两年,银行改革的进程应该是相当地迅速,应该说比原来我们预期的走得快得多”,他认为“现在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现在还不能完全下结论在质量上有非常大的改善”,他认为应该会有一些改善,但是以后面临新风险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新的坏账还有待观察。 瑞银的安德森指出,“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利润离令人振奋还差得很远”。

  梁红则乐观认为“未来5年是金融改革发展黄金期”。 雷曼兄弟公司亚洲经济学家范文仲也相当乐观,他认为“中国银行业正在吸引大量的国际投资,尽管对双方而言风险都很大,但最终可能会出现一个双赢的结局。”对于购买价格问题,安德森指出,“海外投资者似乎并没有盲目乐观;他们支付的差不多正是稳定、低增长、低利润率的业务所应期待的出价。”

  是否会通缩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通货式着陆 ”。他指出,“中国经济正在逐渐放慢。过剩的产能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放缓,虽然过剩的流动性将利率保持在了很低的水平,但是流动性的增长也已经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2005年比2004年放缓了20%~30%。”

  他认为,“PPI(生产资料物价指数)和RPI(零售物价指数)将会在2006年下降到负值,CPI(消费物价指数)将会在2007年进入负值区域。过剩的产能将会导致PPI在2006年出现负增长。随着边际利润的下降,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将会下降,RPI也会下降到负值区域。2007年,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将会在2007年转化成为CPI下降的动力而传递给消费者。”

  而黄益平认为,“最近一段时间CPI的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的高基数和今年粮食价格的回落”,他预期2006年CPI可能会缓步回升到3.5%。消费的改善和

石油价格的上升都会带来新的通胀压力。更重要的是,最近广义货币增速提升,可能会导致CPI滞后几个月的上扬。王志浩也认为“目前的CPI数据不是一个通缩的信号”。他认为,服务行业的价格变动在CPI里未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价格也没有得到应有体现。2005年世界
原油价格
大幅上涨,导致国内
成品油
价格数次上调,这一价格变动也因为中国CPI的构成问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不过,如果真的出现通缩,谢国忠还是提出了解决方案。他指出,“通货紧缩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是降低储蓄率。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出以下三项改革:一是将政府部门控制的资产所有权真正赋予人民大众;二是将财政支出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三是改革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体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