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良:不许见死不救 建平价医院机遇与隐忧并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1:28 第一财经日报 | |||||||||
羽良 1月7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不许见死不救,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主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儿童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去年7月底医改报告摘要发布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以来,卫生部方面第一次透露未来医疗改革的具体内容。从这几项措施来看,很明显是考虑了低收入人群就医乏力的公共卫生现状,通过行政手段加大了对低收入人群就医的政策倾斜力度。尤其是高强部长强调的“不许见死不救”这六个字,完全可以视为今后公共医疗改革的政策目标底线。这也是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对过去20年医改缺乏明确政策目标约束的一次反省和纠正。 不过,通过建立“平价医院”来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就医问题,还存在着诸多操作上可能出现的困难。首先,平价医院出于医疗成本控制的考虑,将不可避免地在医疗服务的质量上与其他医院存在差距。在缺乏有效的第三方专家机构监督的情况下,平价医院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合理的医疗服务质量,将完全取决于上级医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然而,从各国的经验来看,这种监督模式的效果不容乐观。 其次,如何甄别“平价医院”所要服务的人群,将是另一个操作上的难题。平价医院的宗旨是服务于低收入人群,在目前圈定的人群范围中,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低保人员因为有相应的证件,容易甄别。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就不那么容易识别了。从之前北京等城市试行“进城务工人员低价接生”这样的医疗服务实施效果来看,存在为数不少的“搭便车”现象,最终导致试点单位医疗成本激增,措施最终失败。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在“平价医院”中发生,是有关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老人和儿童是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两大人群。平价医院能否提供相应质量的医疗服务,也有待推敲。 最后,通过公立医院建立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弱势人群的特殊困难,应该说是落实“不许见死不救”要求的可行措施。但另一方面,完善和扩大城镇医疗保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口覆盖率,仍是未来医疗改革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因为只有覆盖率广泛的医疗保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共济”的保险功能,摆脱对财政投入的过度依赖,满足社会长期的医疗服务需求。否则,一个缺乏发达医疗保险体系支撑的社会,将不可避免出现越来越多的医疗弱势人群。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