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总部经济概念风靡全国 增长引擎还是攀比筹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09:32 南方日报

  雷敏 万一 姜辰蓉

  近几年,总部经济概念风靡全国。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大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但也有些城市出于攀比,把引入总部的多少与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一哄而上发展总部经济。

  企业和城市的双赢选择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我国现阶段,总部迁移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将其境外总部迁到中国或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调整国际市场战略。二是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迁移。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最佳效应是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赢。对企业来说,实施总部、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向中心城市聚集,客观上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结果;对迁入城市而言,企业总部的入驻,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和消费,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提高城市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因此,众多城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总部入驻。

  利益驱使上演恶性竞争

  近年来,不少地方简化总部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认为任何城市都可以发展总部经济。并且,由于企业总部迁移牵涉到地方的财政收入、政府官员业绩考核、就业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因此在一些地区,引入企业总部的多少成了城市之间互相攀比的新筹码。

  从全国范围看,这种恶性竞争表现为省市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县域之间的竞争。从区域经济的总体态势来看,主要表现为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之间的竞争以及各经济带内部的竞争。各地视“总部经济”为发展新契机,有些地方甚至“不惜血本”出台各种优惠措施。攀比导致重复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过度的税收优惠和极低的土地价格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系教授贺灿飞指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很高的条件,如高端的资源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信息处理人才、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等。我国大多数城市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在条件不成熟时,即使暂时吸引了一些总部入驻,也不意味着就形成了总部经济。对总部经济的影响不应过度渲染,它只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不可能成为主导,现在国内有不少城市政府高估了总部经济的效应和作用。并且,企业总部与工厂车间相比,迁移速度更快,这势必使许多依赖总部经济发展的城市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

  突出特色走出“同质”怪圈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的城市,也大多缺乏明晰的产业定位,大多是“以工业为主、以外资为主、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

  事实上,各地区位特征、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也应有所差异。贺灿飞认为,总部经济的形成主要依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可以推波助澜,但不应强求。政府的角色是改善总部产业的发展环境,出台系统的总部产业政策,监督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总部经济成为“地产经济”的炒作等。

  他提出,制定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应依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的等级和发展目标。一定层级的城市发展相应等级的总部经济。二是城市的比较优势。包括交通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劳动力素质优势、信息优势、创新优势以及体制优势、特殊政策优势等。要瞄准产业对象,根据城市的比较优势制定总部经济促进政策。

  摘自《中国改革报》2005.12.15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