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在总体上是超前于经济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4:58 新京报 | |||||||||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人员的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的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中国目前的人均卫生总费用高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平均费用水平4%-15%.所以,中国卫生发展在总体上是超前,而不是落后于经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低、卫生资源中公共投入不足以及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都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
这份报告的结论较以往有一些不同,也许结论本身还值得推敲,但却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看病难提供了思路。 判断医疗资源是否稀缺,需要从供给、需求和价格这三个方面来判断。一般来说,稀缺的物品往往供给和需求都非常强劲。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当中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医疗价格过高。如果医疗资源并不稀缺却出现了价格畸高的情况,要么是供给方出现了问题,要么是需求方出现了问题。 所以,问题的根本原因也许在于医疗资源总体充足,而在地区和城乡结构上存在稀缺和分配不公。1982年以后,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就开始转向城市。在1982-2001年间,我国医院床位从205.4万张增加到297.6万张,涨幅为44.9%.在此期间,城镇医院床位从83.2万张增加到195.9万张,涨幅为135.3%,而农村医院床位不但没有增加反倒从122.1万张下降到101.7万张,降幅为16.7%. 当前的形势是,看病难存在于整个社会的部分群体当中,从总量上来看待医疗资源的充足固然可以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但对于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实际问题没有太大意义。只要维持既定的高医疗价格,什么资源都会稀缺。即使存在大量的医疗资源闲置浪费,医疗供给方仍然能支撑运转并获取高额利润,他们靠的是畸高的医疗价格、分割的医疗市场和医疗领域的垄断所形成的不完全竞争。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医疗供给方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人数众多而分散的广大医疗消费者无法进行有力的谈判改变价格畸高的情况。医疗价格过高有两层含义。第一,药价虚高、看病住院的费用高昂以及医疗领域诸多环节所增加的种种灰色“交易成本”。第二,一部分老百姓收入太低,特别是一些农村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工人。所以,如果这份报告所言属实的话,那么我国实际上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况:医疗资源供给总体充足和老百姓因为医疗价格过高而出现看病难并存。 另外,单纯强调数量上的充足容易让人忽视医疗资源的质量问题。这份报告认为,广大农村并不“缺医少药”,医院床位和城乡卫生院的闲置率很高。这正好可以用报告中所提到的13%的患者不采取治疗措施来解释。目前在广大农村的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治疗大病,到城市的医院去就诊却又无法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用,所以才出现了有病不治和床位闲置的问题。卫生部部长高强最近就指出,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与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不适应,群众就医要跑大城市,挤大医院,看病困难,负担加重。 解决看病难,核心是老百姓要在既有的医疗资源价格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医疗价格过高,超越了部分老百姓的支付能力,那么无论医疗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充足,都无法掩盖在地区和城乡结构上的稀缺,也无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