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政府主导将成为下一步医改主要思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7:18 东方早报 | |||||||||
早报特约评论员 杨耕身 医改成败问题在经过2005年的全民争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未来医改的方向之争:以政府为主导还是以市场为主导?正因如此,今年必然成为医改的当然拐点,在这个节点之上,卫生部的新年工作会议无疑具有全局性意义。
据报道,1月7日,在卫生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不许见死不救,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关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门提出,要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严格管理,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事业。 显然,此番卫生工作会议是以某种务实或是“只做不说”的姿态,传递出了对于未来医改方向的明确信号,即政府主导将成为下一步医改的主要思路。不论是对平价医院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还是高强所表示的“发展一家大医院的资金,可能发展100个、1000个甚至上万个基础医疗体系”,均明白无误地传达出建立政府主导型医疗体制的思路。 谁都难以回答最好的医改路径在哪里,对于医改方向而言,我们只能选择一种“不坏的”路径。那么,政府主导型的医改是否就是这样一种“不坏的”路径?也许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所以真正具有建设性的做法是,深入思考如何保证政府主导型医改成为一种次优的路径选择,并使之不再重蹈覆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在确定政府主导的思路之后,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提请关注。 首先是政府投入问题。过去医改不成功,有政府投入比重过低的事实。据了解,1980年时政府卫生投入占GDP的比重是1.1%。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则下降至0.7%-0.8%,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到2000年更下降到只占1/7左右。不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此次卫生工作会提出的平价医院以及抑制公立医院营利冲动的目标,仍将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也需重视的是,如何改进医疗经费的投入体制,确保医疗经费分配的公平。 其次,政府不可能承担所有的医疗经费,因此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医保覆盖,然而现实不容乐观。去年8月27日,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评估与展望”分析会透露出信息:全国有将近80%的人口不在医疗保险的覆盖之内。毫无疑问,建立政府主导型医疗体制,加快医疗保险方面的改革与覆盖不可或缺,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医疗服务付费机制。 第三,不可回避的是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体制。此次卫生工作会议透露,卫生部将设立专门的医疗服务监督机构,会同各地建立对医院的评价和巡查制度。同时,经中央批准,卫生部卫生执法监督司更名为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监管决心可见一斑,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保证这样一种监管格局不落入“自我监管、体内制约”的误区?寻求建立一个中立、权威的医疗成本审核及监督机构是否更为合适? 最后,政府主导的医疗体制必须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体制。这表明,在办好公立医院的同时,也必须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事业。办好公立医院,意味着公立医院必须成为非营利性医院,而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准入门槛是什么?社会资本进入之后,政府怎样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营利性医院涉及价格监管、医生资格的认定、有序竞争等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公平公正,都必须有法治化的依据。 以上四个方面既是舆论反思过去医改困局出现的症结所在,亦是我们在设计并讨论政府主导下的医疗体制之时,认为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所在,同样也是考验政府改革自信与行政智慧的关键所在。无论如何,怎样走出医改困境,怎样真正实现为国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怎样使医改不会累及经济社会改革的成果,需要真正务实的努力与清醒的认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