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走出非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7: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贺文萍

  “全天候朋友”通常用来描绘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从历史来看的确如此,自1949年10月建国以来的中非交往史,无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力支持,还是非洲国家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大力声援,都清晰无误地表明了一种朋友之间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情谊。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一些经济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摩擦和碰撞,中非平等互利的传统友好关系正面临着一些新的考验。不仅“中国威胁论”在一些非洲国家找到了市场,还出现了对传统的“全天候朋友”说法的质疑。不久前,笔者在南非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听到有非洲学者对“全天候朋友”的表述表示困惑和不理解。

  综合来看,近来对中非“全天候朋友”质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中国对非洲的关注是基于对石油等战略原材料的需要。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非洲是全球重要的石油供应地。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内资源的相对不足,决定了中国对全球战略原材料产地的持续关注,这自然也包括富含石油的非洲大陆;2.中国经济发展对非洲既是诱人机会,也是可怕的威胁。如在
纺织品
贸易方面,中国对美国、欧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纺织品市场出口的持续增长,和对以纺织服装业为支柱产业的非洲国家的大幅度出口增长,不仅挤占了这些非洲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而且冲击了当地的纺织业发展,造成了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3.中非经贸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非洲主要出口原材料,进口中国的制成品。

  仔细分析,这些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以纺织品贸易为例,中国制造的短裤包括长途运输费和关税在内每条零售价仅1美元,而南非当地生产的同类产品零售价则为中国产品的10倍。这使南非、肯尼亚、莱索托等非洲纺织品生产大国纷纷惊呼“狼来了”。有业内专家指出,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可能导致约3000万人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在非洲国家。

  到2007年,420亿美元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将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中美洲国家转移到中国。事实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莱索托在几个月内就有6家纺织厂倒闭,近7000人失业。肯尼亚同期也有7家纺织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另外,近十几年来虽然中非贸易额有了大幅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20亿美元发展到近两年的300多亿美元,但中国对非出口机电、轻工和纺织等制成品,从非洲进口石油、木材、矿产品等原料的贸易结构并没有改变。

  因此,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妥善化解我们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一些经济摩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拿石油开发来说,目前各国都奉行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中国在非洲开采石油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国家的石油开发控制权大多掌握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手中。长期以来,西方石油公司只关注自身经济利益,忽视对石油产地的环境保护和非洲产油国自我经济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得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只是鼓胀了西方石油公司和腐败的非洲各级官员的腰包,并未给当地人民带来福音。

  相反,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这些“黑金”资源反而客观上演变为非洲国家内部冲突和纷争的诱因。如非洲第一产油国尼日利亚,日均产出原油250多万桶,但却因缺乏炼油能力而长期面临汽油短缺,不得不大量进口汽油。主要石油产地尼日尔三角洲的居民因未能从石油财富中受益,更是铤而走险,常常爆出从石油管道偷油、绑架外国人质的新闻。

  也正因如此,基于传统友好、同属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洲国家对我们寄予厚望,希望中国在进军非洲石油市场的时候能采取有别于西方的做法,更多关注当地的环境保护,帮助产油国提高自我经济发展的能力。一句话,要让当地人也从石油财富中获益。

  实际上,与非洲国家产生的贸易摩擦必须纳入中非“全天候朋友”这一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内来加以化解。毕竟,非洲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又是我们传统友好的外交基石之一。解决好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竞争和摩擦,需要我们有长远的眼光,跳出“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以有别于与发达国家的方式,对非洲的纺织业等相关支柱产业采取一定的保护和让渡措施,给当地相关行业和产业的结构调整及

竞争力提高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商品贸易结构的改变则需要中非双方在统筹协调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提高产品加工开发能力,使出口产品多样化等方法来逐步解决。

  最后一点,要与非洲朋友释疑解惑,中国还需重视和加强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支持,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展开相关工作。去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就援助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最不发达国家做出了5项承诺。这些承诺,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做好“全天候朋友”的重要保证。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室主任、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