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借海归概念包装逃避公共资源监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0:07 南方都市报 | |||||||||
来信/来论 近日从媒体上获悉,广州留学人员家园将正式动工兴建。在充满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重视人才、善待人才早已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认同了。建造留学人员家园应当说是一个挺新颖的概念,哪怕从房地产开发的市场化运作角度看,也算是一个挺有创意的策划。但是有几方面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应对项目的性质作清晰定位。应该明确这究竟是一个公益性项目还是一个纯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是否涉及公共资源投入。这里的公共资源包括政策支持及实物资产两个概念。当前,国内对房产行业的规管还是很严格的,从用地指标到地价标准,基本都由政府严格掌控着。据了解,留学人员家园的土地供给及地价征收,都得到了相关政府机构的直接支持与优惠。或许可以推断,留学人员家园项目一定程度上是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特征。 其次,对涉及公共资源投入的公共性项目的操作要按规定的程序执行。此番留学人员家园项目,似乎一直都是该项目概念的策划者一手包办。从当前的政府政策支持提供优惠条件、企业投资的操作模式看,应当说这是一个半公共、半市场化的项目。但既然其中牵涉到占用公共资源,就不能绕开招投标及政府监管的程序。 再有,建成后的留学人员家园销售、处置需纳入政府监管。 无论怎样,前期的土地供给及地价优惠所隐含的公共资源价值,是万万不可在某个好概念的包装之下就可忽略不计的。这关乎公共资源的恰当使用、市场经济机体的正当维护。 敬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