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市长话增长方式转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10:02 新华网 | |||||||||
转变增长方式是当前地方政府必须直面的一次考验。如何应对转型之难?从东部到西部,不同区域都力图依据自身的特色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开辟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求切实转入集约型的增长轨道。面对发展瓶颈的制约和中央的一再要求,地方领导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有何思路,如何作为,存在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分别采访了东西部一些城市的领导。
浙江宁波:有形之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裘伟 记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早是在1995年编制"九五"计划时提出的,但是当时我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以为规模小、散就是粗放型,规模越大就越集约。十年前我们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出发点是"完善",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如今我们的着重点是"制约",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克服能源、资源和环境对发展的制约已经是当务之急。 目前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个人有个观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需求决定供给,消费方式也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就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在不少人崇尚"美国式"的生产消费模式,要买大面积的住房、大排量的汽车,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钢铁、水泥、石油、煤炭等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产能无序扩张,并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的难度。 转变增长方式的过程中,政府的有形之手如何在市场中发挥好作用?我认为,在浙江等东部地区面临各项资源瓶颈的背景下,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控制力。首先,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规划和利用,进行了合理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以节省土地资源,提升产业结构;通过提高污染排放的准入门槛,节省环境方面的资源。目前,主要的工业空间规划都较好地避免了无序开发所导致的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改变以往散落、低效的村村冒烟工业格局。 其次,积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江北区2005年财政收入18亿元,政府财政收入多了以后,就可以办许多事,包括用财政工具来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发挥了政策扶持的引导力,出台和完善了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优化技术进步和重点行业改造升级政策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利用财政资金奖励、贴息、补贴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像区内的金田集团,过去是一家生产电解铜的铜冶炼企业,年销售额长期徘徊在8亿元~9亿元之间,2002年以后,我们的引导政策推动和帮助集团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的铜业城,企业发展很快,预计今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现在这家企业以废铜为主要原料,与铜矿石冶炼相比能耗和污染大大降低。我个人认为,一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到位,财政缺钱是很重要的原因。 江苏淮安:政府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来自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在企业层面,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一些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企业缺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积极性;二是一些企业的外部环境较好,产品供不应求,赢利空间较大,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没有自觉性。前些年,在国家高度强调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行业出现了卖方市场,不少企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根本没有心思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政府层面来看,制约因素主要来自政绩考核机制。近些年,很多地方政绩考核机制以GDP为中心,大搞GDP崇拜。考核是指挥棒,在这样一种考核机制下,各级政府一门心思都将精力扑在GDP上,对产生这些GDP消耗了多少资源则漠不关心。 党委、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关键是要对企业起好引导作用。近年来,淮安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抓手,着力做好四大工程:一、鼓励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吸纳引进外来的创新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效益可谓立竿见影,2004年淮阴钢铁集团从中科院引进的一个博士后,攻克了用高炉炼特钢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政府出面组织各类企业和市内外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结成了三四百个"对子",形成一种以经济为纽带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三、政府请市内外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来帮助市内企业建立自己的新品开发等研发机构;四、政府激励企业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凡是企业创新的成果通过专家鉴定的,市政府都会予以重奖。现在淮安市各类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每年多达500多项。 陕西榆林:资源型城市以大项目带动循环经济 ──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市长王登记 榆林集煤、气、盐三个世界级能源矿产资源于一身,已经发现8大类49种矿产资源,站在榆林的土地上,脚下每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拥有相当10亿元地下财富。虽然有资源优势,转变增长方式对榆林来说却是一个迫切的问题:高消耗、高排放的企业仍然较多,全市小煤矿、小焦化、电石、铁合金、小火电等企业达870多家。同时,企业运转难循环,资源回收率比较底,综合利用率不高。 近几年榆林市从根本上转变能源工业的发展思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起步:坚持煤向电力、煤电向载能产品、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三个转化",重点打造煤电载能工业、煤制油、煤盐化工、油气化工等四大产业链;变"大上项目"为"上大项目",实行"大煤田、大煤电、大油气、大化工、大载能"的产业发展战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锦界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就成功地实践了这一思路。以60万吨煤转甲醇项目为例,煤炭企业加工兰炭流程中,形成电石和硅钙,电石在提炼聚氯乙烯过程中形成的废料被制成水泥和烧碱;在煤制甲醇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燃料被加工为无铅汽油,另一部分被加工为醋酸和甲醛;在煤制焦油过程中,形成的荒煤气又被利用来发电和供热。这么一循环,煤的效益大大提升:一吨原煤只能卖40元到100元,转化成电可实现产值500元,转化成甲醇实现产值1500元,转化成聚甲醇实现产值甚至高达5000多元。这样一来,增产不增耗,增效不增污,企业实现互补,资源实现再生。如今,榆林市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0%以上。(半月谈/本文采写:王惠堂 吴永 冯源 郑黎 储国强 边江/编辑:贺大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