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赵正永:改善金融生态 加快西北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3:56 《中国金融》

  ——访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

  本刊记者 林铁钢

  记者:非常感谢赵副省长在百忙之中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六年来,陕西省抓住机遇,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您如何评价金融部门在西部大开发
中的作用?

  赵正永: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抢抓机遇,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取得了成效。

  一是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提出一系列符合省情的经济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一些加快发展的决定和意见,全省上下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0~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3%。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3177亿元(新口径),比上年增长12.9%。今年1~9月,全省累计生产总值2547亿元,同比增长12.5%。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五”以来,全省预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比“九五”期间的投资总量多2.4倍,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生态、能源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1998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806.8多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336万亩、荒山造林1226万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裸露的山坡丘陵又披上了绿装。

  四是特色产业增长势头强劲。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突破900亿元,增长20%左右;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1%;能源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38.6%;果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接待境外旅游者80万人次,国内游客4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4.9亿元,增长34.3%。

  五是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1.8%提高到现在的38.2%,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

  这些成就的取得金融部门功不可没。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信贷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陕西省各类金融机构立足实际,以发展为主线,贯彻落实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加大信贷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促进陕西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99年至2004年间,陕西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共增加2213.28亿元,贷款投向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但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陕西经济发展对金融资金的需求更大,我们仍需要金融部门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投入力度。去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已先后与陕西省政府签订了金融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在近期提供约500亿元信贷支持,其中150亿元为软贷款;中国工商银行将在“十一五”期间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提供1500亿元的资金支持。

  记者:请您谈谈良好的金融生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赵正永: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统领各项工作,加大改革力度,增强企业活力,支持金融企业为提高运行质量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金融生态,无论是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实力。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的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这是资金按市场原则自由流动的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这两者的互动、互补更为密切。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深,金融生态对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决定作用就越明显。一个地方的金融生态好,商业银行对该地区的评级就高,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就会产生倾斜,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反之,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削弱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当前加强西部金融生态建设尤为紧迫。提高西部金融生态质量,是全国金融生态建设大格局的重要部分,也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总体上看,经济欠发达、资金稀缺是西部省份的共同特点。由于过去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基础弱,底子薄,发展滞后,现在蓄势待发,持势已发,对金融发展的渴望愈来愈强烈,因此,资金供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以我省为例,一方面,西部地区普遍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历史欠账,而人民群众要求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的愿望又十分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的绝对量较小,能够达到资本市场门槛的企业不多,融资渠道狭窄的特征比较明显。再加上各种因素造成的资金外流,使得金融资金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资金需求刚性较强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陕西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想方设法留住资金、吸引资金,加大资金供给力度,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金融业在陕西的健康、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致力于创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提高预期收益率,增强其长期发展的信心。

  记者: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请您介绍一下陕西省的经验。

  赵正永:构建良好金融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个人认为,市场是金融生态的基础系统,法律是保障系统,行政行为是调节系统。政府的职能是加强公共服务环境和地方法治环境建设,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基础,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我们通过优化金融生态,引导资金流向,促进金融企业提升质量就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府责任重大。陕西省近年来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致力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已由2003年的D级提升到2004年的C级。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则乱”,现代政府就是要以信守承诺为基本准则。信用是最有价值的政绩,效益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因为制度的稳定性和最大效益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成立了陕西省金融发展和稳定协调领导小组,把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以加强政府诚信为重点,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开展了“创建诚信县区、诚信行业、信用乡镇、信用企业和信用农户”活动,从而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我们强化了金融案件的办理、执行力度,优化了司法环境。针对一些单位和个人逃避债务、法院执行工作难的问题,建立了“执行威慑机制”,曝光了一批赖账单位和个人,保护了投资者、债权人和存款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改善了信用担保机制,积极为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提供服务。陕西省信用担保机制建设从1999年开始试点,现共有各类担保公司32家,注册资本金共计17.9亿元。担保公司重点为各类融资比较困难的中小型企业或经济组织流动资金贷款、发行债券、票据贴现等各种融资活动提供担保。

  我们建立了省政府与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联合举办政银企座谈会,为银行和企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促进地方金融主体的良性运行。

  在有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陕西省金融生态的总体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吸引力逐步增强。

  记者:陕西省金融生态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赵正永:尽管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是社会信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部分地区、部分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经济活动中的债务拖欠甚至商业欺诈等情况时有发生,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环境还需要改善。信用中介市场发育缓慢。各类中介机构规模总体较小,行业整体水平不高。从事信用业务的信用担保机构业务开展缓慢,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信用资源分散,统计、工商、税务、社保、海关等部门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整理和综合利用。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资金的吸引力仍需增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陕西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本约束,但也同样面临着资金外流问题。1998年至2004年间,陕西省银行机构存差占全国的比重由1.7%上升到2.5%,今年第三季度末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58.31%,资金外流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三是政府的观念和职能仍需转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尚未真正树立市场观念,在服务理念、管理方式上仍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较低,个别地方还存在无视市场规律,不适当地干预经济金融运行的现象。

  记者:如何进一步改善陕西省的金融生态环境?

  赵正永: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综合运用行政、司法、市场等手段解决各种矛盾。

  一是优化法制环境。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为重建良好信用秩序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政府部门要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原则,切实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

  三是优化信用环境。要把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加强信用惩戒制度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建立社会公众信用信息库。鼓励和推动信用中介体系建设,组建实力较为雄厚、运营合法规范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严格行业准入和行业监管,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记者:作为地方政府领导,您对金融部门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有何希望和要求?

  赵正永:建成良好和谐的金融生态还需要走很长的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既有外部环境建设,也有内部环境建设。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言,金融生态是一个系统的概念,金融机构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员,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一方面要以自身制度建设和经营水平的提升为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据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外部的路径依赖问题,以及西部地区在金融生态链条中处于脆弱环节的态势,这两个问题都制约了西部金融的发展,使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全力支持金融系统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造,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等为改善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所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支持金融主体改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开发新的信贷品种,使其服务更加贴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希望中国

人民银行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加强对西部地方金融建设的指导,支持地方创造条件,整合、重组现有金融资源,组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开发(发展)银行。

  陕西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保证经济运行质量。这就要求金融部门立足“双赢”目标,找准金融与经济的结合点,建立健康和谐的银企关系,支持全省经济的发展。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辩证的风险观。现在一些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顾虑很多,这与上级行考核力度大有关系,但也不排除怕担风险的因素。对银行贷款风险要辩证地看,要看到风险本身也蕴含着收益,风险处理把握得好,经济效益和回报就高。要摒弃以不作为来防范风险的消极做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二是要正确处理金融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金融业与地方经济同生共荣,金融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地方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部门要把增强自身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希望各商业银行能够积极争取和扩大国家对陕西的贷款额度,使贷款规模和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是要准确把握信贷支持重点,改善信贷结构。金融机构要在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陕西省实际,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在贷款投放上坚持有进有退、区别对待的原则,对符合产业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重点项目,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避免贷款过度集中造成风险集中。

  四是要加强对金融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实际,针对地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以及金融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例如,目前陕西省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就需要各部门共同研究加以解决。人民银行批准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这一工具的研究,抓住有利时机,帮助企业尽早利用起这一新的融资工具扩大融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