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华工商时报:宏观调控也要靠深化改革来完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6:02 中华工商时报

  刘黄/文

  整个“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主线是:把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基于这样的背景,宏观调控任务成为经济理论界最近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个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是: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必须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不断深化宏观调控的体系、手段、方法、内容。

  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战略转轨中,我们进入了新的2006年。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它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所有的目光对它的关注集中在一点上:今后中国的经济大局将如何转变?如何发展?总体方向怎样把握?宏观调控能为发展转轨做些什么?

  整个“

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主线是:把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基于这样的背景,
宏观调控
任务成为经济理论界最近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个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是: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必须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不断深化宏观调控的体系、手段、方法、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对此做出了系统的阐述。

  第一,要把握好经济增长周期的规律性变动。即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力度,以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平稳,起伏不大,但是我们面临的任务比以前要复杂。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面临着通缩和通胀交替出现的可能性,未来的“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中,这种波动将会反复出现。那么,究竟中国的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有哪些?是什么?我们并不清晰。为此,卢中原说,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规律性变动,至少从统计资料分析来研究一些问题,比如:短周期和企业预期行为、生产投资行为的调整和市场供求变化关系;中周期的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经济结构升级的关联,持续周期会有多久、消费结构升级将如何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卢中原认为,在研究宏观调控的时候,要敏锐地观察,把握好经济发展进入怎样的周期阶段,处于周期的上升阶段、稳定平台还是开始回落阶段,特别是在一个五年当中,更要特别准确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动规律,使宏观调控有提前量、有预见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程度。

  第二,宏观调控要坚持以总量平衡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国内理论界现在对宏观调控到底应该是总量调控还是结构调控,目前尚有不少争论。卢中原的观点是: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仅仅靠总量调控是不行的,也是不适合中国具体发展进程的。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外需增长过猛,内需相对不足。一旦世界经济周期发生下滑,我们的外需拉动能量减弱,就会影响到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因此,第一位的任务还是总量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这是宏观调控第一位的任务。

  卢中原说: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中,地方和企业行业过热,投资发生过度,这个时候调整结构肯定是调不动的,此时只能把总供求关系稳住。而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想发展比较先进的,需要鼓励的企业,整个投资重点很重要。所以宏观调控的基准也是总量平衡。但同时,结构调整又是总量平衡最稳定的基础,当新一轮增长周期来的时候,结构如果合理,波动的幅度会小一点,特别是着眼中期发展来看,结构政策非常重要,结构调整任务极其严重,包括落后生产力的淘汰,优势产业的发展,所以国家需要用结构引导政策为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提供稳固的结构基础。但是卢中原提醒说,结构调整政策务必要以市场导向为最核心的内容,绝不能以行政管理或行政部门的意志,把结构调整政策变成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工具。

  第三,宏观调控要坚持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坚持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为主要手段。

  经济改革进行到今天,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变量极其复杂,过去计划经济的简单调控已经很难奏效,间接调控方式方法也应注意有所调整。比如开发区乱建,完全是由行政行为扭曲导致的,在这个领域完全用经济手段调控显然也是书生气十足。对此,卢中原的建议是:在间接调控中,要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有违法违规的,用法规法律手段;同时不能排除政府行政干预手段,但经济和法律手段是常态,而行政手段是快拳、重拳,打完就应立即收回。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宏观调控当中,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结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空前复杂的经济变量变化,就必须以法律的、经济的手段为主要手段,同时不能排斥行政手段,以行政手段作为必要的辅助手段、应急手段。

  第四,科学的宏观调控本身也必须靠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来完成。

  从在这轮经济波动当中突出的问题看,完成这一任务,卢中原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工作要做:

  首先,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仍然太强,目前的形势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前景已经面临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造成的严重制约,政府行政职能转换改革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卢中原说,正是由于政府干预经济太多,直接配置资源的比重太高,才造成本一轮经济发展当中的城市化过猛、农民失地失业问题严重,很多城市地方财政成为土地财政。如果想让经济摆脱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力量必须还要淡化,还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样,宏观调控本身也是政府的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的调控当局也要改革自身,转变自身职能,其中包括转变投资体制的审批方式;加强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规划之间的协调,形成更合理的,能够保证间接调控手段实施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改革的第一个方面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要端正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一些关系,还要深入改革财税体制。最近一段时间,财税体制改革的财权事权问题成为财税体制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应,在很多方面,中央财政为地方让了大量的利益,包括技术返还、税收返还,但是没有形成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税的关系也不很合理,导致地方政府预算内靠发展工商业要税收,预算外靠劳动土地收入来经营城市,地方政府的利益和中央利益不能兼顾。卢中原说,就此点看来,我们宏观调控想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现在并不牢靠。在不得已情况下,我们只得用行政手段维护中央权威,比如前一段出现的“铁本事件”,以及禁止乱建开发区等等。卢中原说,我们要承认中央地方不同的利益,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使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合理的经济博弈的基础,在照顾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磨合,按照统一的方向运转,以此来保证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少一些波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4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