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高校受益助学贷款最多 为何却不承担任何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9:39 东方早报

  文 毛飞

  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毕业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12月29日《京华时报》)

  大学生违约拖欠助学贷款增加了银行承担的经营风险。几年来,各大商业银行发放了上百亿元的助学贷款,收获的却是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除了求助于司法机关,银行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学生违约欠贷,有些是因为诚信意识淡薄的恶意拖欠,但还有很多完全是囿于还款能力不足的无奈选择。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起薪点都随行就市、不断下调,还出现了“零工资就业”的现象。那些靠

助学贷款才读完大学的寒门学子刚出校门,就要偿还几万元的银行贷款,实在有点力不从心。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强推”助学贷款,但想想对簿公堂的银行和学生,不得不承认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问题———风险分布不均衡。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收益与风险应当成正比分布。然而,在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安排下,风险分布却是完全倒置的。

  高校是助学贷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却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众所周知,大学收费是一笔糊涂账。每年全国几百亿元的大学收费,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其收费标准和成本明细。若是没有助学贷款,不少寒门学子将与大学无缘,各大高校自然少了不少财源。助学贷款看似落到学生手里,其实大部分最终会进入学校的账户。可是,一旦出现欠贷行为,腰包里装了银行资金的学校却不承担任何实质性的责任,既不用掏钱还债,也不用帮忙追贷,空背一个“担保”的名头,却一星半点的损失都没有。

  与此同时,银行却承担了最大的风险。银行是以经营货币为主业的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就投资回报率而言,助学贷款小于其他商业贷款,发放助学贷款并非最佳的市场选择,机会成本很大;助学贷款发放期限高达8~10年,流动性风险较大,而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又让银行承担了巨大的信用风险。无论从资本回报率还是风险防控的角度考虑,发放助学贷款利润空间小,还容易蚀老本。然而,迫于行政权力的“强推”,银行只能兵行险着。一旦出现呆账坏账,只能用自己的资本金和利润核销。

  当然,作为另一大受益者的政府,也没有承担足够的风险。政府应当是助学贷款的最大潜在受益者。助学贷款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政府对于银行资本金的损失却不予实质性的补偿;相对于银行承担的资金损失而言,政府现行的“贴息”政策实在是杯水车薪。

  受益最多者理应承担最大风险。助学贷款制度安排中,应尽快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在政府、学校、学生、银行四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风险;银行当不了太久的冤大头,而学校和政府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