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牛艳玉:涨价是怎样成为资源价格改革主旋律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牛艳玉

  国家发改委26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并实行新的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发改委副主任张平表示,今后资源价格要逐步提高,2006年我国将在石油、电、水、天然气、煤炭、土地价格等六个方面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天然气大幅涨价,拉开了一系列资源价格改革的大幕。(人民网12月28日)

  在前不久发改委价格司的一份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今后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水及土地六个方面的价格改革思路。但基调很明显:我国各种资源是稀缺的,价格长期被低估,资源价格改革就是要使稀缺的资源一方面体现价值,另一方面反映供求。而这种体现和反映,说白了就是涨价,因为过去资源价值被低估,现在要回归价值,自然要涨,而资源又是稀缺的,供不应求,价格还是要涨。演变到最后,涨价就成了资源价格改革的主旋律。

  这实质上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即认为一切资源价格矛盾是缘于价格过低。但岂不知,当前的资源矛盾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而不在于价格的绝对水平上。拿煤电价格来说,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价,使煤炭部门和电力部门利益均衡应是改革协调的关键,若单纯认为电力紧张就涨电价,煤炭稀缺就涨煤价,那么煤炭和电力就只会陷入轮番涨价的误区。因为在这两个利益关联的部门中,涨价的一方不会放弃既得利益,而利益相对受损的一方自然会拼命鼓吹涨价。

  与国际市场比较,我国资源价格确实是偏低的,但与国内劳动力价格比较,资源价格又明显偏高。劳动力也是一种资源,若说我国资源价格比国际上低,那么最大的低就是劳动力资源价格过低。劳动力低廉,居民对涨价的承受能力就弱,任何其他资源的价格改革都要受到这个瓶颈制约,因为它影响社会和政治稳定。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资源价格改革首先应该对劳动力价格进行改革,没有劳动力价格的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提升,其他任何资源的改革只能是小打小闹、隔靴搔痒。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劳动力是过剩的,也即是不稀缺的,供过于求,劳动力资源不可能通过自由市场实现价格上涨,这就只能靠政府非市场化的改革来实现,否则我国不可能包容一个劳动力收入低下与其他资源产品价格高涨并存局面的出现。这种非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改革方式可以有很多,比如提高劳动者的谈判地位和谈判能力,对劳动力权益进行强制性保护等。

  资源价格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避免私人成本社会化和外部收益内部化。但合理使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通过涨价抑制需求和促进供给,在总量上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而是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概念。笔者承认,给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定价是个难题,因为其价值难以衡量,其特性不可替代,其市场不具备竞争要素,但很明显,资源价格改革不能规避劳动力价格,不能以涨价来满足部门无休止的私欲,不能以涨价来换取其对改革的褒扬和支持。因为这些资源,是全民所有而不是部门所有,这一点应该被所有的改革者牢记在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