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污先进变身排污元凶 韶冶折射环保监管困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09:36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本报记者 翁淑贤 连日来,北江污染牵动人心。据有关部门透露,肇事企业广东韶关冶炼厂(下称“韶冶”)曾为全国“治污先进”,但在上月检修时就出现了问题,而且其马坝分厂也一直存在超标排镉的违法行为,直至此次事故发生后才被强制停产。另据当地民众反映,该厂附近经常矿渣飞扬,难觅蓝天……大量事实的披露让人看清此次韶冶超标排污绝非“偶然事故”,更
韶冶是一家上市公司,在国际同类企业中,该厂规模和效益排名第二,去年产值24亿多元,纳税近两亿元,今年产值将达到30亿元。效益如此好的企业,治污投入、管理究竟怎样?这个问题竟让该厂厂长语塞,只能敷衍地说“肯定交了不少治污费”。但究竟投入多少,完全就是一笔糊涂账,而相应的排污管理也是一团乱麻。 不少人会问:难道当地环保部门就一直没觉察到企业的违规排污现象?“靠基层环保部门的力量,要杜绝排污现象是很难的。”韶关环保局某负责人的回应道出了地方环保执法的尴尬:“就拿韶关市环保局来说,能去现场的执法人员仅有20名,每天要应付上万家企业,不仅疲于奔命而且杯水车薪。” 地方执法乏力,上级主管部门也同样无计可施。据广东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环保法规滞后,对违法企业,环保部门连勒令限期治理的权都没有;另外,一些地方为了财税收入和GDP,往往对这些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排污企业自然更有恃无恐。虽然,环保部门对违法企业有罚款权,但10万元左右的罚款对小企业有一定的威慑力,但对大企业来讲,作用就十分有限。 日前,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政府的严厉要求下,韶冶终于停产整顿。但关闭工厂只是应急措施,要根除潜在的污染“毒瘤”,恐非企业一方的责任。令人欣慰的是,广东省环保局已考虑从今年起斥资上千万,在全省重点监控的120家排污企业的排污口上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以便监控一批“老、大、难”企业的排污情况。另外,明年广东还将在全国率先出台《跨行政区水质达标条例》,协调跨区域水污染问题,上游排污污染下游的情况可望得到更好的制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