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构架央企舰队关乎经济改革大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03:0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董少鹏 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传出消息:未来几年内,经过进一步调整和重组,央企家数将再次缩减,由目前的169家缩减至80—100家。但进一步改组后,央企集团的主业将更突出,结构更合理,国际竞争力更强———这是值得期待的亮丽目标。
始于1992年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多个回合。1997年前后,逐步形成“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性改革思路,同时,明确提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为推行混合所有制打开了创新空间。 但是,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尽完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对于国有资产流通如何确定标准、如何遵循程序、如何秉持公正,都存在较大争议。这直接阻碍了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旗帜鲜明地宣示了意识形态上的重大飞跃。 2003年4月,根据十六大精神,适应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成立了国务院国资委,各省级国资委随之建立。新的国资委体制建立之后,加速落实“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等部署。首要步骤即是梳理中央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企业数目,当时确定为196家。到今年末,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已减少到169家。 央企数量减少,一是由于国有资本退出了一些竞争性领域,二是部分央企实行了兼并重组。通过退出和重组,增强了国有资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力量,强化了其引导、控制作用。 笔者以为,目前央企的数量仍显得太多。在鼓励央企联合重组的同时,积极发挥资产经营公司促进资本流动、吸引战略投资者方面的作用,推进中央企业特别是一般性竞争行业中央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将是集聚优势资产,壮大央企实力的必要途径。同时,资产经营公司也要在托管困难企业、处置不良资产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困难企业退出市场。 究竟要保留多少家央企,最终应由市场来决定。如果央企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形势,连年亏损,那不如关掉。但是,我们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此,市场选择和市场标准不等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全部。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关键产业的主导地位,该加强的必须加强,即使经营效益一时没有那么理想,也要坚持。 比如,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就有学者建议,可以把国有股更多地让与外资,国家股东持有1股“金股”即可。如果照这样的建议去做,在目前的国情下,最终后果将是国有资本对公司完全失去控制(参见本栏2005年9月30日《谨防金股制度迷惑改革方向》)。金融安全关系到一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关系到一国的主权,并非可以随意搞“金股”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尤其要审慎地对待国有资本在战略资源、战略领域的进退,不可一味地追求市场化。在这些战略领域保持必要的控股地位,是改革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不可有须臾疏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