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五大热点问题影响2006年经济走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3:0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人物志

  唐旭,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研究成果。

  曾经担任多个国际组织的顾问,其中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合作金融体系研究中国顾问、
世界银行“中国金融体系”研究小组组长等职务。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明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走势如何,这里提出几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是国际市场利率上升对

中国经济的影响增强

  国际利率进入上升通道:

美联储在不断升息,联邦基金利率已升至4.25%,不少人认为还将继续升到4.75%;欧央行前不久也开始升息;日本银行准备升息以应对前三季度的快速经济增长,但是,第四季度的经济的下滑使之不敢贸然做出提高利率的决定。利率上升会抑制需求,如果发达国家的需求受到抑制,中国的出口就可能受到影响,扩大内需的压力会更大。从长期利率看,目前美国长期债券(如2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并未随着美元短期利率的上升明显提高,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也反映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的乐观。一些国际组织对2006年的全球经济展望也继续保持了谨慎乐观的姿态。综合来看,明年主要经济体市场利率的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

  二是消费物价将保持相对平稳

  对明年物价形势的判断,向上、向下的压力存在相似的概率。上升因素主要来自资源性产品。一是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一方面国际油价上涨,推动国内石油出口增长;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特别是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可能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波动更为接近,形成通胀压力。二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消耗提出了硬性的约束指标,水、电、煤、气等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势在必然,明年这方面的改革力度会有所加大。三是地价改革将建立规范的基准地价确定和协议转让最低价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也会形成价格上升压力。价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是产能过剩。前两年投资品产能过剩行业,如钢材、电解铝、水泥等,产品价格仍将面临一定的下降压力;而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近两年讨论得比较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将逐渐传递到消费品价格的效应,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明年的消费物价总水平将继续保持与今年持平。

  三是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

  本轮周期在经历了2003-2004年的投资高速增长后,今年以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又逐渐显现,这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炼焦、电石等上游产业以及汽车、电器、纺织等下游产业都有突出表现。简单回顾一下改革以来的经济运行,我们曾有过5次通胀,这5次通胀的传导机制十分相似:投资盲目扩大------带动货币信贷快速增加------继而推动上、中、下游价格上涨。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需求约束渐强,在通胀时期过度投资形成的产能受制于需求约束难以充分释放,形成最终消费需求与产能之间的缺口而导致通缩。比如1996年经济“软着陆”后,由于前一时期(1992-1994)形成的过度投资而增加的产能扩大了2倍,而同期的消费只增长了50%,又适逢亚洲金融危机,结果在1998-2002年首次出现通缩。

  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技术和资金约束趋于弱化,项目建设周期逐渐缩短,但买方市场下最终消费需求对投资的约束会越来越强,在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并且投资效率不高的增长方式下,由于产能过剩而导致的通缩风险值得警惕,也是未来较长时期内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挑战,必须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局面。

  四是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中国劳动力成本有一个结构性问题,城市居民的收入及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过去十多年来持续保持在12-14%,但是农民工工资增长却相当少。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有大量劳动力后备军存在的农民工市场,政府对市场“失灵”的校正无法用直接干预每个企业工资水平的方法,只能制定适用某一地区全体就业者的最低工资要求。但是,现在环境中,政府最应该而且又能做的是加大“劳动法”以及相关法规执行力度,从而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并保证社会的稳定。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加大劳动力成本,“吓跑了”外资企业的投资热情。其实,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增加了全社会的消费能力,有利于扩大内需;而且,即使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很低;与不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同时占有相对集中的生产环境与较高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两个因素。按这样的劳动力计算成本,我国在全球仍然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这一优势作为吸引外资的一个主要因素不会改变。

  五是银行改革及资本约束的影响

  近两年来,银行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正在建立,这会带来两个方面影响:一是银行的资本约束变硬,贷款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另一方面,在资本补充渠道不通畅的条件下,贷款总量的增长约束也相应增强。自2003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来,贷款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这一约束在宏观上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和贷款增长的关联性降低,出现所谓宽货币、紧信贷的格局,二是银行资金大量涌入金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低,银行隔夜拆借利率最低时已基本接近超储利率0.99%这一底线。二是银行资金大量投资于债券市场,使债券收益率不断下跌。到今年11月底,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比重已由年初的65%升至71%,债券资产在商业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已上升到18%,与此同时,其存贷比却由年初的74.4%降到10月底的69.16%,这一升降集中反映了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减少资本需求的经营策略。

  从长远看,由于银行贷款的风险权重较高,受资本约束会越来越强,如果没有相应的非贷款融资渠道的弥补,经济运行中过多的流动性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严重的问题。在目前市场利率走低,流动性宽松的条件下,推出更多的直接融资产品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不失为一个好时机。今年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并获得企业与银行的普遍欢迎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看点

  明年主要经济体市场利率的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利率上升会抑制需求,如果发达国家的需求受到抑制,中国的出口就可能受到影响,扩大内需的压力会更大。

  近两年讨论的比较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将逐渐传递到消费品价格的效应,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明年的消费物价总水平将继续保持与今年持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未被观测经济发展很快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因此,目前有关这方面经济活动的统计和核算已逐步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

  目前,中国未被观测经济的数量和份额日益增大,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此政府需要制定政策进行调控和引导,统计部门需要及时通过调查进行统计和核算。

  GDP修正更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状况,为经济决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