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富豪还是穷人的时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0:31 中国经济周刊 | |||||||||
傅航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2005年,我作为驻西北地区的记者,有幸先后采访了三位西北最富裕的人: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金花集团董事长吴一坚和广汇集团董事长孙广信。这三位身价都在10亿以上,而我则不名一文。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和他们近距离长达数小时的聊天,和孙广信的交谈甚至长达8个小时,破了天荒。
采访大多是在轻松状态下进行的,除了郭家学比较正规,其他两个都是在饭桌上边吃边聊,我觉得在放松状态下,人往往能流露出本性的东西,不做作。我们更多地聊起他们贫寒的时候,人在贫穷的时候,更能还原自己的本性。 2005年就要过去了,我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败家子”郭家学 现在是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郭家学,当年只是在陕南偏僻商洛地区的一位师范学校的老师。按理说,父母含辛茹苦送他上师范学校,最后留校任教,脱掉农村户口,成为一个吃商品粮的人,在农村人眼里,郭家学已经很有出息了。学校也很器重他,公款送他到陕西师范大学深造,可能是大城市的繁华让他留恋忘返,从西安回到商洛以后,他就不安心了,做出了当时让大家都吓一跳的决定 :辞职!现在说扔掉铁饭碗,可能后辈们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但请读者注意,在80年代,铁饭碗还是很滋润的。 连郭家学自己都承认,当时周围人都觉得他是疯子。辞职以后,郭家学开始做生意。中草药在商洛满山都长着,他觉得山里人应该靠遍山的野草发家致富。思路没有错,可你想想,刚从学校出来的郭家学,一身书生气,怎么分清楚谁是骗子,谁是好人。结果,第一次做生意,就被人骗了5万元,货财两空。80年代末期的5万元是什么概念?按通货膨胀率计算,相当于现在的50万元都不止。郭家学的5万元可是问亲戚朋友借来的,朋友的钱总要还,郭家学的父母没办法,只好把自家的房子卖了,才勉强偿还了朋友的债。 郭家学曾感叹,当时亲戚朋友没有人搭理他,在农村他属于败家子那类。换成一般人,可能从此不再做生意了,赶紧想办法给校长求情,送点什么礼,重新回学校当老师。但是郭家学有一股楞劲,是典型的陕西楞娃,他没有走回头路。我问他当时可曾后悔,他说:“不后悔”。当然这时他已经是成功人士,自然不后悔。 后来有关郭家学的故事就不说了,总之,以后他赚的钱越来越多了,他说,挣了第一笔钱后,就花了10万元给父母在县城盖了一套房子。 憨巧吴一坚 从外表上看,手机号印在名片上的吴一坚很憨厚、很持重。 80年代末,吴一坚从部队复员,下海南。他当时感到10亿人民都在准备换彩电,摆明了让人赚钱嘛。于是,这位年龄只有27、口袋里只有600大元的小吴,决定筹建海南第一家年产20万台电视机、10万台冰箱和10万台录像机的电子工厂。大家觉得这主儿不是骗子也是神经有毛病。 但10个月后,吴一坚的第一批电视机在海南岛下线,投产后,公司资产很快滚到了3亿元。 虽然这个项目最终不能算太成功,但吴一坚说,他最终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事去凑钱,而不是拿钱去等事。用100元钱去赚1元钱,叫赚钱;用1元钱去赚100元钱也叫赚钱。经营,就要讲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换来高速度与高效益。这正是他聪明过人之处。 看看他的手法吧,以“经营25年之后,厂房设备拱手让出”的方式圈地,又以“预交3%质量保证金”的方式将厂房建设工程承包出去,以“生产以后80%的电子原件由香港一家公司供给”的许诺,令其先投资。通俗点说,这就是空手套白狼。 随后他又故伎重演。二汽进行改制,为了盘活资金,面向汽车经销商规定:凡预交30%现金者,可以低于厂价5~20%拿货,两年后付清另外70%。吴一坚看准这是一个大有运作空间的机会,从银行借了1亿元,采取与经销商2∶8分成的方式销售,仅此一项就赚了2000万元。 外部环境理顺以后,吴一坚一头扎进了工地。工资未能及时支付时,工人们怠工,他一个个地去解释,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发给工人。没钱吃饭,他只好每天蒸点米饭充饥,十多天不知菜味。工人们知道后,许多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吴一坚的真诚,使工人们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终于以超常的速度建成了一座大型的工厂。叫真诚也好,说骗人也好,总之他能不给工人发工资,也能让他们干活,这就叫本事。 那年春节前,工厂的170万元货发出以后,对方未能按合同及时结算。吴一坚为了职员们能过好年,到朋友处借,取出自己所有的存款,及时地发给职员。腊月二十七,职工们都走完了,吴一坚身上也只剩下50元钱。这50元钱要度过15个日日夜夜,而他的困难又不能告诉家人,以免给他们增添不必要的担忧。为了节省,他买了100个馒头,整整吃了十五天,放假归来的工人们见到他时,以为他得了病。这就是著名的“馒头”理论。 第一批电视就这样在海南这块炙热的孤岛上“摇”出来了。时间满打满算只有10个月。投产后,公司资产由他怀揣的600元变成了3亿元(包括地价)。 吴一坚发财的故事又说明一个道理:聪明加吃苦。聪明就是懂得市场的商机在哪里,懂得如何空手套白狼;吃苦就是懂得忍耐。吴一坚说,做老板不容易,必须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东西;小到普通人可以去卡拉厅,桑拿,他不能去;大到忍受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挫折,这些需要长时间的忍耐,不是一时一事。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边抽着雪茄,一边感悟。 也许正是当年馒头吃得太多了,后来吴一坚不幸患上肾病,几度为此住院,听说还动了手术。最近我给他打电话,他说正在医院打吊针,不知道是否又是肾病。 不下天山的孙广信 西北富豪里,除了上面说的两个,还有一个新疆的首富孙广信,他所创办的企业名叫广汇集团。军人出身的他,在和记者8个多小时的专访中,始终口若悬河,丝毫不觉疲惫。 孙广信发家的理念是依托地域优势。他很少出新疆,一年365天,有300天呆在新疆。他的思路很明确,矿产、石油、棉花等等,这些都是新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其他商人拼什么,就是拿新疆的优势和其他地方的弱势比,财运就来了。 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他知道新疆人牛羊肉多,但很少能吃到海鲜,1989年,孙广信用3000元转业费和问朋友借的钱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海鲜餐馆,宾客如云。后来,在开餐馆中结识了石油贩子,让他明白贩石油比贩海鲜利润更大。作为私营企业,广汇不可能申请到进出口权。但孙还是想出了办法,他先与新疆油田签下石油供销合同,再飞往北京寻找贸易伙伴,一下子就将这条路打开了。1991年广汇的石油贸易进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1992年更是超过8800万美元。 另一个就是石材,在天山南北,到处都是上好的大理石,如此资源浪费可惜。于是孙广信租借火车皮,从新疆一直拉到广东、福建去卖,利润翻了几倍。现在广州新建的白云机场所用的大理石,就是孙广信从新疆运过去的。 最近孙广信正在做一件他认为平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将新疆的天然气卖到内地。以前,新疆人把石油采炼完后,剩余的气体通常被白白烧掉,但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却整日发愁没有天然气做饭。于是,孙广信就想能不能把新疆白白烧掉的天然气卖到内地去?当和铁道部谈不拢时,他就买了德国400辆梅赛德斯-奔驰卡车靠公路运输天然气。目前一期天然气运输项目,他的购销合同与每日150万方产量的“照付不议”销售合同已全部签订完毕。到目前为止,已有31家48个LNG接收站正式接气,每天的接气能力已经超过100万方。 孙广信自己总结,他属于爱动脑子的那种人。他到外地出差,看到其他商人做的好的项目,就特别留心观察,甚至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回来研究。他自己也承认和其他商人比做其他生意,没有优势,只能靠新疆的地域优势来发展企业。仅靠此项,他现在个人资产42个亿。中国百富榜最新排名第8名。 郭家学今年39岁,吴一坚今年45岁,孙广信今年43岁,而他们创业大多在10年前,创业资金最少的600元,最多的才3000元,但他们都取得了成功,如今身价都在10亿以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