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谋真实数据 还需省长挂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33 《财经时报》

  □ 特约记者 张广明

  普通的数字背后,往往玄机重重。

  中央电视台近期的报道说,中国西部的某个镇不久前进行了耕地普查,结果比过去多出了整整1.6万亩。当地一位农民的说法是,就他自家而言,一直在用1981年的2.85亩作为上
报数字,而现在他家实际的耕地面积是14.59亩,一下子多出了4倍多。

  该镇的官员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过去农民怕上报的耕地面积增加后,农业税也相应增加。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耕地还有补贴,所以过去是宁少毋多,现在则是宁多毋少。

  这样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合于这次的经济普查,2.3万亿被低估的GDP在经济普查中被“发现”,中国的经济总量也随之上升了一位,成为世界第六。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此次经济普查“发现”的GDP,多数来自私营经济部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早在2000年就对私营经济集中的、浙江省的发展速度提出过质疑,那时他就断言,浙江省的GDP被远远低估了。

  经济学家厉以宁则给出这样的解释:国有企业可能有一些夸大的部分,但夸大是有限的,不会超过一成;而民营经济缩小的部分就不只一成。“事实证明,缩小部分明显大于夸大部分。”

  逻辑其实很简单,国有企业的夸大,是因为增加值事关政绩;民营经济缩小,则是想要避开缴纳税收。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一番话颇耐人寻味,他说,作为统计部门,早就知道三产被低估了。但苦于现行的体制和方法,在常规体制中解决不了,所以才决心搞经济普查。“现在证实了原来的判断,这是很欣慰的事情”。

  大多集中于私营部门

  根据此次经济普查数据,多出的2.3万亿元中的2.13万亿元来自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的比例高达93%。而在这部分中的70%又集中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

房地产业几个行业中。

  李德水的解释是:历史遗留所导致的服务业的统计没有跟上;第三产业领域的量大面广,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手段落后;个体、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加大了统计调查的难度,存在一定的漏报情况;新兴服务业大量出现,常规统计难以核算。

  “统计行业总体来说是滞后的,一些新兴的行业出现之后很难会立刻就有相应的统计指标,这些都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高兴波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

  “以往GDP的统计70%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城调队、农调队、企调队这三支调查队。在统计方式上,主要采用重点与抽样相结合。他们的统计比较客观可信。这次普查数据之所以有相当大误差,问题可能主要出自依靠地方所得的30%的统计数据上。”

  来自经费的难题

  “最难调查的是个体户,态度好点的商户,随便说个数字给你;态度不好的,干脆不理你。具体数字准不准,我们也很难说。”一位曾参与经济普查的调查员说。

  2004年8月,李德水就曾指出,从各地了解和试点反映的情况看,全国经济普查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五难”:经费落实难、人员选调难、入户登记难、保证登记质量难、部门协调难。

  在过去的统计工作中,统计局——尤其是地(市)、县(市)统计局——在各项统计经费的筹集过程中,形成了“几多几少”的局面:财政状况好的经费多,财政困难的经费少;政府领导重视的经费多,领导认识不够的经费少;统计局长活动能力强的经费多,活动能力欠缺的经费少。

  而此次经济普查所需的经费,则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并且要求各级政府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需“按时拨付、确保到位”。这也为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提供了保障。

  “充足的经费保证必不可少,还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以往专门由统计局所进行的统计,大部分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至于数字是否准确,统计人员并不负责,对其个人也无太大的影响。”高兴波如此分析。

  还原统计的本职

  这次经济普查数据公布后,并没有引起各方的质疑。按照李德水的说法,为了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在普查的每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国家统计局对各地区的核算数据进行了联审,地区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的GDP总量“比较接近”。

  各省的副省长担任普查小组的组长,似乎是一种保障。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也从法律上保证了普查数据的真实性。按照高兴波的说法,普查的方法、指标、范围、都比较合理,宣传、组织也比较到位。

  最重要的就是此次统计数据的保密性,把统计数据与税务、工商等分开。不把统计数据作为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处罚依据,打消了被普查对象的后顾之忧。许多地方的税务、工商、质检等行政部门负责人,都公开向全社会承诺,绝对不泄漏普查对象的机密,也绝对不把普查数据作为处罚依据。

  “如果我们的平时统计也能作到这点,那就可以更大程度的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作为统计专家,高兴波如此期望。

  虽然数字的修正并不能实际提高财富,但正如经济学家陶冬所言,准确的统计数字,能够让人们对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判断,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