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无奈交易背后的企业战略缺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09:34 中国经营报

  作者:陆志明 

  排名中国电子百强第四的TCL近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于12月30日完成与法国罗格朗集团的资产转让协议,后者将分别出资14.57亿元和2.34亿元,收购TCL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和TCL楼宇科技惠州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因为TCL直接和间接拥有以上两家公司80%的股权,所以将获得相当于收购金额80%的资金收益。就TCL高溢价出售两项资产单一事
件而言,本身并无太多奇异之处,但是如果与TCL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乃至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结合起来,将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有关资料显示:TCL当时创立国际电工时仅花费200万元,而截至去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已达5.6亿元,国内市场份额为12%以上,两项资产2004年上交集团利润达数千万元。从公司成长性和相对财务数据来看,即使在TCL集团内部也是首屈一指的。此次出售两处优质盈利资产多半是出于无奈。因为根据TCL集团前三季度财务报表,TCL 亏损总额高达11.39 亿元,主要亏损来源为集团并购的法国汤姆逊、

阿尔卡特资产,为了弥补这一财务黑洞,TCL已于11 月将原本用于研发和兼并收购的9.45亿元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出售资产套现主要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财务年报。

  TCL的财务困境凸现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失误:过快的扩张拖垮了集团的现金流。国内入股华意,在青岛、江西通过大规模并购建立生产基地;国外收购德国施奈德、法国汤姆逊研发部门、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在墨西哥建立彩电生产基地等等。纵观TCL的并购业务,主要存在以下两大缺陷,这也是中国企业盲目海外扩张面临的共同问题。

  首先,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仅仅将其生产组装线搬迁至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降低成本本是一条明路,但是由于国外法律限制,海外并购企业在收购本国企业时必须妥善处理劳工问题,TCL集团保留了海外子公司所有的员工,并承诺

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待遇不变,这实际上是要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去养活那些高薪的海外员工。

  其次,TCL收购的国外资产质量不高,均存在较大债务问题和经营管理缺陷,短期内必定会造成TCL整个集团财务上的困境。再加上并购过程中,企业急于求成,丧失了谈判的主动权,过多让步导致企业海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未能实现。如TCL收购汤姆逊电视的本意是要获得电视机方面的最新技术,但实际上获得的仅仅是即将被淘汰的CRT电视机技术,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平板电视,并且还要另外付费购买多项专利。

  中国企业盲目扩大海外并购,追求在短期内规模膨胀背后体现的是浮躁不安、贪功冒进的激进心态与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烙印,而非中国人脚踏实地、谨慎细致的传统美德与节约型经济增长的印记。而后者恰好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企业扩展最应该关注的是扩张的内在效率,而不是简单的规模膨胀。扩张效率讲究的是“成本意识”,并购必须能够带来实质的收益,而不是“空中楼阁”。中国企业家们应专注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扎实的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等具有相当的基础之后,国际扩张自然能够水到渠成,于企业的成长也将无忧。

  (作者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2004级金融学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