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改革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08:47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曙光

  年初时,有人曾将2005年称为“改革年”,但一年回首,2005年究竟中国的改革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今年的股改、汇改虽然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依然很多。而早已推进的
改革,随着种种社会问题的暴露,人们的疑虑也在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最近的一项调查,在中国最富庶的北京,人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医疗改革仍然是六成居民最不满意的问题。而人们更进一步将怀疑的目光投向教育体制改革,历经十余年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竟成为农村居民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外贸依存度问题、金融体制改革问题以及今年接连出现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重大环境污染问题更是令人不安。

  但冷静下来分析,今年出现的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比较集中的暴露。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摸着石头过河”。当初采用这种方式可能有几种考虑,一是当时的改革者确实难以确定改革的目标,因为这毕竟是前无古人的改革;二是当时的改革者心里有一些目标,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无法或不便于直说出来。

  二、渐进式的改革。确立最小阻力原则,先从容易的做起。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中国自古就讲究做事要“图难于易,图大于细”。但这只是一种策略,并非战略。

  但是,长期沿用这种策略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一些偏差。

  一是用短期目标代替长期目标,因为是走一步看一步,所以人们逐渐将这种策略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只管眼前的问题。如医疗改革,短期内,医院的经济效益是上去了,财政的压力减轻了,但长期看人民的医疗负担是加重了,看病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事。

  二是用单一指标代替综合指标。经济上“GDP”一俊遮百丑,教育上一个升学率就能决定一切。干部任用上就是年龄加文凭。国有企业要提高效率,一个“减员增效”,将企业问题转化成了社会问题。

  三是用技术手段解决全局问题。如交通安全,有的地方出了重大事故,就不让大货车上高速路,但国道上堵车堵得一塌糊涂。关了小煤窑,能把生产事故压下去,但改变不了“小煤养大电”这种历史形成的格局。

  所以,经过2005年的改革实践,人们应该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有更加清醒和全面的认识。

  首先,改革目标要战略化。走一步看一步地制定目标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特别要将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目标分开,不然很可能因为目标混乱造成行为变形,有如中国目前的股市,将优化资源配置与为国有企业解困这两个目标混在一起,使中国股市目前进退两难。

  其次,发展目标要综合化。简明的指标确立适于初始阶段,刚开始启动改革时,一句“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把人们点明了。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目标简明变成了目标简单,简单又变成了单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将“发展才是硬道理”变成了“硬发展的道理”。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经济近年突飞猛进,但世界银行估计,2020年以后,中国为治疗燃烧煤造成的疾病,每年就需支付3900亿美元。这是发展的成本,也是改革的成本,更是目标单一化的成本。

  再有,改革要系统化。单兵突进,局部改革难有成效。如医疗体制改革,既有财政问题,也有医院自身改革的问题,还有医药流通体制的问题、医药企业问题、医疗市场准入的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等等,单讲任何一个都不可能解决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问题。

  总之,中国改革的精髓是不断创新精神,当初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一种创新,在这个口号下,我们避免了不必要的争论,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我们还要以这种创新精神为中国的改革设定长期化、战略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改革目标和思路,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现在不做基础方面的工作,过几年暴露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摸着石头过河没有错,但出水才看两腿泥。

  回首2005年,平添了几分紧迫感。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