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淡马锡遇阻并不意味着政府会放缓银行业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13:53 《环球企业家》杂志

  改革仍在继续,但中国的银行真的需要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吗?

    文/《环球企业家》□蔡钰

  淡马锡控股投资中国银行事件出现戏剧性转折,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在敏感的观察者看来颇值得玩味。

  10月中旬,中行最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在董事会上否决了淡马锡出资31亿美元收购中行10%股权、中行上市后再购入其价值5亿美元股权的提议。但此前,中行已经对外正式承认与淡马锡结盟。

  辗转到了11月初,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入股中行的外资机构时,略过了淡马锡的名字。同一场合,中行行长李礼辉却仍在演讲中表示中行引进的四家战略投资者包括了淡马锡。

  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中,银行的所有者与管理者首次在公开场合出现分歧。

  事后,唐双宁以个人身份对银行战略投资者提出的5项标准成了淡马锡出局的理由,其中关键一点是入股同质银行不得超过两家。有消息称,银监会正在以这5项标准为原则制定外资入股银行业的相关要求。

  在计划入股中行之前,淡马锡已拿下民生银行4.55%和中国建设银行5.1%的股权,再入股中行的话,这家隶属新加坡财政部的金融控股机构显然越过了

证监会的新标准。

  唐双宁进一步解释说,投资两家以上同质银行很可能使被入股的中资银行有同样的业务结构或客户群体,从而出现利益冲突、关联交易,甚至可能导致市场垄断。作为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淡马锡过大的投资比重与过长的战线还在市场上引出了金融安全威胁论。

  在过去的12个月中,境外投资者向中国内地银行体系累计投资高达200亿美元,而此前多年,境外资本累计的投入不过才5亿美元。像中国所有的改革一样,这个外资疯涌的过程中必定出现了诸多令改革者意想不到的问题。淡马锡事件过后,海外投资者参股中国银行的门槛无形中被抬高了。

  在试探性的金融改革进程中,投资要求的调整在情理之中。问题在于,这是否真正来自国有银行管理者的真实意愿。汇金公司董事会里的八名董事分别来自财政部、中国

人民银行、外管局和汇金公司管理层,曾公开表示退回淡马锡投资提议的董事孙晓霞的官方身份便是国家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据悉,为了规避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赴港上市时同属一家母公司的关联关系,汇金曾与香港联交所协定,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准政府机构。

  可以看得见的是,虽然银行业改革的决定权逐渐明确到汇金公司身上,但政府的指导意见仍通过汇金影响着市场。

  在李礼辉的心目中,淡马锡或许仍是中国银行一个不错的战略投资者。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淡马锡在许多国家的投资一直相当成功,并在改革与更新略微受到问题困扰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按照已破产的投资方案,淡马锡将向中行提供公司治理与市场化管理方面的心得。

  事实上,相比其他境外投资者,淡马锡被认为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年上半年,淡马锡接受了中国国资委的邀请,协助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董事会的试点工作。

  从大局来看,金融体系改革是中国转型为成熟经济体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引入外资是操作性较强的改革途径。坏账率高、负担沉重的国有银行则对战略合作者引入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经验极为期待,以解决市场、资本充足率、业务创新等问题。

  淡马锡遇阻并不意味着政府会放缓银行业改革。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以直接经验论证说,他与银监会领导见面时,后者没有透露任何放慢银行业改革的意向。但新增标准显示出中国并不打算让境外资本真正介入对金融命脉的控制。理想预期是,后者贡献专业技术与市场经验,但并不触及原有的决策班底。苏格兰皇家银行对此理解得非常到位。“我们只是在中国买一张门票,”其副首席经济学家安德鲁•威尔逊说,“中行的战略仍然是中行自己的,我们是他们的合作者。”

  不难想见,更多的投资标准会逐步产生,而其中最心照不宣的条款在于政府不会放弃对国有银行的严密控制。这不免让人对入股成功的境外投资者所能带来的实质性改变心生疑虑,中国的银行真的需要所谓的战略投资者么?(文/《环球企业家》□蔡钰|文 出自:2005年12月 总第117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