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解放日报:化解国际贸易摩擦 行业协会岂能缺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0:03 解放日报

  从近年来国外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的大量案子看,无一不是由国外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发起的。正因为有了真正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散沙般的企业才变成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

  面对日趋增多的国际贸易纠纷,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十分焦急,而作为桥梁和纽带的行业协会,却显得有些麻木、反应迟缓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此状况,中国企业怎能在国际贸
易战中稳操胜券呢。

  拱手出让市场

  自1979年8月欧洲共同体(欧盟前身)对中国产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算起,截至去年5月底,累计有34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产品发起573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等);今年1月~10月,又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52起贸易救济调查。

  20多年前,中国外贸进出口额不足全球贸易总额的1%,贸易摩擦和争端几乎闻所未闻;而加入世贸组织后仅仅3年,我国外贸额就猛增一倍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激增至6.4%。贸易往来多了,摩擦和争端自然增加。不过,尽管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并处理贸易摩擦,但贸易纠纷毕竟带来烦恼和损失。令人奇怪的是,别人气势汹汹打上门来,有些中国企业却以鸵鸟政策对应。

  今年3月7日,美国

商务部接受该国60家蜡烛生产企业对原产于中国蜡烛的反规避调查起诉。我国现有一万多家蜡烛生产和贸易企业,其中上海约300家。对于这样一件反规避案件,尽管有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发起应诉,但最终只有金王、湫光等7家企业奋起应诉,独木难支。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日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动工业车辆分会负责人在沪介绍欧盟对原产于我国的手动叉车反倾销案终裁情况。面对涉及我国75家生产企业的案件,只有4家应诉,71家回避。结果可想而知,浙江诺力机械公司获得最低的7.6%反倾销税率,其他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税率在28%~49.6%之间。也就是说,多数企业将不得不告别欧盟市场。

  据对一些企业的调查,这些作壁上观的企业的真实想法是:我们企业即便丢掉了这个市场,如果影响不大,我们就不应诉,因为应诉投入不小、花费精力太多,投入产出划不来;再说应诉成功,成果也会被国内同行分享。有些企业认为,同行本来就是冤家,正好借此机会出出气,看看别人的笑话。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多数企业往往采取观望态度。

  一盘散沙的根源

  目前我国企业数量已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占99.5%。如此众多的企业,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竟然在多数场合未显示出团结力量大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一盘散沙。

  对付国际贸易摩擦,政府亲自上阵行不行?不行。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政府都只能充当“教练员”和“裁判”的角色。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舞台上,企业永远是主体。不过我国企业虽量大面广,却很分散且各有各忙不完的业务。企业有需要,必然催生能代表企业意志与愿望的组织———行业协会。从近年来国外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的大量案子看,无一不是由国外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发起的,蜡烛案、手动叉车案,以及套头衫案、鞋子案,莫不如此。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有了真正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散沙般的企业才变成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

  在国外,行业协会大多是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自发组织起来并发挥作用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行业协会带有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对政府的依附性较大,其中有些甚至被称为“二政府”;此外,不少行业协会负责人是从政府官员位置上退下来的,或是临近退休人员。这种体制上的先天不足,对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从近10年我国行业协会组织反倾销应诉的情况看,一些案子还是打得比较成功的。不过仔细分析这些比较成功的案子,你就会发现,这些行业多为钢铁、石油化工等投资巨大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在行业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些行业与国计民生关系很大,政府重视且与企业联系紧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往往齐心合力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因此较容易取得成功。

  如今遇到了新问题,随着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在行业内的主导作用日渐衰微。与此同时,新兴行业不断问世、大量民营企业和混合型企业争相出生。遗憾的是,新兴行业的企业组织却迟迟没有建立,或即使设立,在行业内也不具有代表性。

  角色回归 刻不容缓

  反映企业心声、代表企业利益,行业协会是关键。现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政府、企业干着急却有力使不上,毛病出在多数行业协会难以适应新形势,因此改造、重塑行业协会形象,壮大行业协会力量已刻不容缓。

  从多年来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实战情况看,几乎都是由中国

纺织品、轻工工艺、五矿化工、食品土畜、机电产品、医药
保健品
等六大进出口商会牵头组织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商会虽然为我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作出了显著成绩,但中国企业这么多,行业千差万别,仅靠六大商会,显然无法体现企业的不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学习发达国家经验,以最终商品组建各类行业协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行业划分,显得十分必要。即使像蜡烛这样的小商品,也有组建行业协会的必要,否则与小商品有关的众多企业的利益谁来照顾?

  在我国,时下多数行业协会不是由政府组建,就是拥有政府背景。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其好处是可以得到政府帮助,但弊病也明显,即与企业不太“贴心”。而在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尽管同样得到政府支持,却是由具有实力的大企业自发牵头组织组建的,内在动力强劲,在行业内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社会上不少人,甚至包括行业内人士,往往把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误以为是贸易型企业即外贸公司的事。在发达国家,则是另外一种状况。无论是提起反倾销还是应对反倾销,几乎都由生产型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出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结果也大不一样。一般而言,生产型企业投入大、调头难,一旦发生国际贸易摩擦,往往导致停产或部分停产,损失很大;而贸易型企业一般经营的商品很多,东方不亮西方亮,可以很快调头。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如此一幕:应对贸易摩擦,生产型企业一般比较积极,而贸易型企业则观望者居多。由此可见,扶持以生产型企业为主的行业协会,应当成为我国壮大行业协会力量、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安全的突破口。

  本报记者 蒋心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