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经济参考报:标准经济助推中国经济整体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08:14 经济参考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关税壁垒已大大降低,配额、许可证等贸易限制措施也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而行将消亡。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壁垒手段便成了各国保护本国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武器。所谓技术壁垒,就是进口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国民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制定相关的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达到了这个标准才允许产品进口、上市销售。在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即TBT协定)中有两项主要政策考虑。首先,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为符合技术
法规和标准而制订的测试和认证程序(称为“合格评定程序”),不应对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其次,WTO成员应能够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保护环境。

  这就意味着,只要进口国制定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是出于健康、安全、环保等目的,就被视为实现“合法目标”的合理行为,从而顺利达到对进口产品设限的目的。以欧盟的法规体系为例,首先是欧盟指令,这是强制性的,符合指令的产品才准许进口。为达到指令的要求可以有多种途径,但不一定是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欧盟各国又制定了推荐采用的标准,只要产品的设计、生产等环节按照自愿标准去做,就一定能够满足指令的要求,而且是最经济合理的方法。这就提升了标准本身的影响力,这就使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上升为经济问题、市场问题和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

  有数据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涉及我国2/3的出口企业、2/5的出口商品,每年造成约200亿美元的损失。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外发达国家构建的以技术法规、标准、认证等技术要求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准入体系,事实上已经严重削弱和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现实竞争能力和长远发展空间。

  当然,事情要一分为二地看,即使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并没有对中国与外国企业采取双重标准。实际上大家仍处在同一个标准上进行竞争,只是我们以前不够关注以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或管理。仍以ROHS指令为例,十年前,日本某大品牌电子产品因其制造的游戏机手柄含铅量过高,在荷兰被消费者告上法庭,结果该公司因此赔偿1.8亿美元。此后在全球范围开始了对电子产品环保标准的讨论。所以国外制造商早就开始了应对之策,并投入大量精力从事研发,其在中国的合资或独资厂可以由其全球采购平台寻找供应商。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普遍缺乏认识,缺乏技术准备,从而转变成为市场竞争方面的劣势。只有正视目前我国企业在先进管理模式、国际标准跟踪与实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措施改变目前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

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在经济发展中合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大力推广标准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因为标准经济发展首先能够帮助国内企业应对国外贸易壁垒,促进外贸增长;其次,积极主动开展具有国际权威的以标准为依据的质量认证对提高国内企业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推广标准经济,加大认证工作力度,合理运用标准能够成为调节经济发展、规范市场行为的重要杠杆。在如何对待技术壁垒方面,我们也要辨证地看,既要看到技术壁垒对受限国产品出口影响的一面,也要看到如果出口国的产品达到目标市场的技术标准,进口地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心将大大提高,产品将很容易进入目标市场。这充分说明了标准经济的重大作用。

  标准经济直接表现就是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的方式和手段,其基于国际标准、国际准则建立的对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的评价制度,被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区域组织所采用,并成为在相关领域开展国际互认、促进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基准。

  比较国外在推广标准运用方面的历程,衡量标准经济是否成型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中围绕标准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国际上已经将认证发达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标志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标准经济的形成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运用先进的国际标准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

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WTO的环境下,推动标准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