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投资继续为引擎--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21:46 《首席财务官》

  2006年总需求将不会比2005年明显减少,全年经济继续维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基本不成问题。

  任若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200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根据预测,
全年应该达到9.2%的增长率。一些研究人员所预测的2005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会出现突然、明显的下滑,并没有成为现实。

  现在2005年已经接近年末,人们开始关注2006年的经济走势。谈到2006年的经济,必然要谈国内外的需求趋势。国内方面前10个月的投资没有任何减慢的趋势,还略有加快,因此2006上半年的投资增长不会差。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东北试点一年的增值税转型实施经验,将可能向全国推广。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是在增值税中对投资进行抵扣,因此具有明显的刺激投资的效应。一些研究人员总是表现出对投资增长推动经济的不以为然,其实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是总需求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之分。在现阶段的中国,不保持投资的增长速度是不行的,在物价较低的情况下,更应该争取较高的投资增长。很多国家的历史经验都表明,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一些研究人员总是主张改善消费与投资的结构,实际上是希望减少投资增长,加快消费增长。殊不知,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是稳定的,因此按照目前的个人收入增长率,消费方面的增长已经很高了,上升的空间并不多。在这样的状态下,再减缓投资,经济增长必然减速,完全违背原来结构调整的初衷。当然,2006年可能出现一次例外,即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变化,而且个人收入增长也可能有所加快,其产生的原因是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通过与实施。这一点在本刊11月号已有讨论,不再重复。

  现在更多人关注的是价格趋势,已有一些研究在谈通货紧缩的危险。但通过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的详细分析,我们在8月份就预见到2005年10月以后三个月的CPI年同比价格增长很可能高于9月份的水平。这一预测已被10月份的数据所证实。其后两个月的CPI年同比增长很可能继续增加上升的幅度,具体的预测结果分别是1.6%和1.8%。更重要的是,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受到货币供应量的较大影响,因此是可控的。而且央行随时可能为了避免物价水平过低,而放松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我们现在预测,2006年上半年CPI的年同比增长将保持在1%以上,个别月份如四月,将在1.5%以上,而一月份可能达到2%以上。因此通货紧缩可能仅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风险而已。

  进出口本身的问题并不大,今年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1486.1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4%,累计贸易顺差为803.7亿美元。2005年的贸易顺差将要几倍于2004年。由于不能期望2006年还会有如此大的增长,因此增长动力的格局将会有变化。但未来一年外部需求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即使有所下降,内部需求的增加也会有所补充,因此2006年总需求将不会比2005年明显减少,全年经济继续维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基本不成问题。

  在中国进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2005年国际经济界所广泛谈论的话题却是我们中国人没有什么感觉的“全球不平衡”,其实主要是美国经济不平衡,特别是美国经常账户的不平衡。按照美联储即将上任的新主席伯南克2005年上半年的估计,经常账户赤字大约占到美国经济的6%,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每年要向国际资本市场净借入超过6000亿美元的钱来支持经常账户赤字。

  伯南克认为,美国产生不断上升且规模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美国国外,主要是全球储蓄过剩。他认为过去几年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这样的关系需要再扭转。因此,伯南克对这些国家建议:改进投资环境,重新以债务国的角色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金融自由化,外汇储备逐渐回到合适的水平,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等。这些建议似乎都与中国有关。

  也有好事的日本学者告诫中国人,美国正在使用与20年前广场协议时期对付日本人同样的手段在对付中国人,而且还给出了许多相似之处的比较分析。相信2006年关于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讨论必然要继续,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主要还是

人民币汇率体制的变化,这可能继续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2006年也将使我们认识到为什么有的时候政治经济学可能将问题解释得更准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