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改革必须首先澄清成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9:56 现代快报 | |||||||||
建设部等八部委发布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采暖用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实行用热商品化。拟将采暖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原则上各地区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具体由各地从实际出发自行确定。(12月18日《新京报》) 八部委联合发文推进热改,凸显有关部门对热改的重视。八部委的意见为公众展示了
热改的根本原因是供热体制跟不上供热市场化的步伐,供热单位无法承受巨额亏损,供热服务质量低劣,因此要改,改的目的是推进供热体制市场化。但是,供热单位的亏损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我们除了倾听供热单位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血泪申述之外,是否还应倾听一下公众的意见。比如:供热按照居民房屋建筑面积收费是否合理?每平方米动辄几十元的收费都用到哪里去了?供热单位的成本居高不下,是机构臃肿、效率低下造成的还是别的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供热成本到底是多少…… 事实上,这些正是公众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医改,当时不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吗?现在,如果说医改不成功的话,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成本不明,收费失控。 目前,供热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在一些供热单位哭穷的同时,他们展示给公众的却是另一面:高工资、高福利,旱涝保收。就像许多公务员喊穷喊累,但公务员的位置越来越吸引人一样,供热单位在高喊亏损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主动愿意离开的?最起码,供热单位自己供热是不收钱的。诸如此类的因素,是否也应看做是导致供热成本上升的因素? 公众常常用他们眼之所见得出很直观的判断。也正因为这样,要推进热改,必须算清成本,有了成本,热改收费才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公众才能真正从改革中受益。我们必须要注意,热改并非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那里不供热),而是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北方进行,如果没有核算好的成本作为参照,热改后的供热价格,就有可能成为相关单位鱼肉公众的工具,因为,他们可以随意拔高成本,提高价格。过去的医改、房改等都已经证明,在垄断之下,价格总有向不利于公众的方向调整的冲动。 我要强调的是,公众的担忧并非是排斥改革。澄清成本恰恰是推进改革的最重要的前提。本报评论员 时寒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