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兵:取势全球打造世界级企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3:42 《中国企业家》杂志 | |||||||||
未来跟中国可能形成很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首推法国和德国。估计中国和这两个强国联手打造一批世界级企业的可能性比较大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有二个重要趋势值得关注:第一,全球经济进一步一体化,世界级跨国公司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地球上现有的产业资源和现有主流行业被基本瓜分。企业的国别将越来越模糊,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说美国的
我们的分析和判断首先从现有的三大经济主体(欧洲、美国、日本)经济开始,然后再探讨一下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对全球大势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一超多强”的“一超”:美国。美国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超级强大. 比如,世界100大品牌,近60个是美国的;10大顶级品牌,美国企业拥有8个;世界五百强他几乎占了一半;在军费开支上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开支总和还多。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理财能力也独步天下。美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在整体上也是傲视全球。 第二,全球资源的协调能力:美国跨国公司大都崛起于巨大的国内市场,然后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强大的品牌一步步征服世界,因此美国企业有着比较清晰的全球战略和全球资源协调能力。 第三,天下人才为我所用。 美国最独特的,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最为重要的优势是能够集中天下人材为我所用的能力,这使得美国能够做到以全球资源来整合全球。“9.11”以后,美国的政策(比如移民政策)趋于保守,这可能进一步限制美国整和全球资源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但美国文化的通俗性与开放和包容性、美国的全球领先的名牌大学群体,美国的人尽其才的体制,充满诱惑力的美国梦,无与伦比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等对全世界的精英都是一个难于抵御的诱惑。美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能“三位一体”地维护和拓展经济利益的国家:强大的企业群体可以挣“钱”,金融和非金融手段可以实现“钱”的战略转移,有必要时甚至用强大的军事机器去抢“钱”。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不会动摇。 目前的美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越来越走向“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自私之路,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越来越少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也不愿意尽对地球村的公民的一些基本义务(如京都条约);第二,对其它国家的情报与分析是一流的。它对每一个他认为是竞争对手的国家(现有的和潜在的)都进行系统的信息收集和深入地分析,换句话说,被美国作为对手的国家想靠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的手段来应付美国,难度非常大;第三,作为被美国定位成对手的中国要想从美国得到支持与扶植而成为强国,是很难的。 欧洲公司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具有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是保证企业良好行为的重要基石。欧洲型公司今后应会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对比欧洲与美国,我们应该关注国家和企业在整合全球资源上的分工,配合与互动。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未来最有可能和中国形成很好的战略联盟关系的主要是法国和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在设计和高端消费品是全球领先的,而德国是制造强国。所以我估计我们和法国、德国联手打造一批世界级企业的可能相对比较大。尤其是德国,德国是我们通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桥梁和伙伴,我们应更好地研究在制造上和德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更深更广的合作。 从地缘经济来说,我们的战略大后方是东亚和中亚,从这方面考虑,我们和日本有竞争的一面,也应有合作的一面。我们应该从全球战略的角度,从一切向前方看,打赢下一仗是硬道理的思路,与日本寻求更多合作的关系。但日本对中国本来就有较大的戒心,而且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铁杆同盟。 我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希望中国尽快成为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不仅仅是大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我们的强国梦的实现需要在世界主流行业中产生一批源自中国的世界级企业。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的国人(尤其是企业家)在视野上迅速转变,从世界看中国,从月亮上看地球,超越从中国看世界的视野。同样重要的是要打造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进而达到中国与世界的无缝隙对接。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民族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是最优秀的。比如说,高附加值的、精密的制造多是日本、德国的天下;高端奢侈品和大风流的设计主要是法国、意大利的特长。资本市场、品牌,技术和管理创新是美国企业看家功夫的一部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跨国公司)在整合全球资源上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倡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就是非常重要的,但仅仅局限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又是不够的。我们要靠自己,也要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仅仅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路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 中国民族企业另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商业思维偏狭,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不够。 比如我们一直主要靠低成本策略来应对全球竞争,很少有企业通过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来竞争,取得全球领先的地位(如亚马逊网上书店、eBay、 Google、宜家家居等),我们更匮乏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创新。我们立足于成本优势的价格战的竞争模式在全球的负面杀伤力其实是很大的,可能把全球搞得“鸡犬不宁”。对于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低成本制造会对那里的产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难度是很大的。我们因此可能在经济甚至在外交上失去他们这类盟友;另外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这种竞争策略,除了有“自废武功”之嫌之外,能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产阶级逐渐变成了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所以,我在多种场合强调,不够开阔的视野和守旧的思维方式可能是我们有效应对全球化最大的障碍。 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应对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挑战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我们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大气与包容,积极地探讨问鼎经济强国的新视野,新思维,新对策。 (作者为长江商学院院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